海外军事评论家普遍认为051C的建造和未来的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远洋化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报道,中国海军正在实施为期50年分3个阶段的现代化计划,最终形成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远洋舰队。《汉和防务评论》称,中国海军的作战区域,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主要将是第一岛链和沿该岛链的外沿海区,以及岛链以内的黄海、东海、南海海区。随着经济力量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增强,海军力量进一步壮大,中国的作战海区将逐步扩大到太平洋北部至第二岛链。
随着中国海军活动范围的逐渐增大,岸基防空屏障所能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而此前中国建造水面舰艇普遍在防空能力方面存在缺陷(除了采购自俄罗斯的现代级驱逐舰外,中国海军其他水面舰艇基本只具备点防空能力)。
“中华俄式神盾”驱逐舰的横空出世,将成为中国海军由近海转向远海的一个转折点。它们的服役将使中国海军的水面舰艇的作战能力产生一个质的变化:其先进的“中华神盾”远程防空系统,不但能为整个舰艇编队提供远洋作战必需的区域防空能力,其垂直发射方式还使具备了抗饱和攻击的能力。长期困扰中国海军走向远洋的舰队防空问题,将在“中华俄式神盾”舰服役后得到解决。
主要还是在于其导弹垂射系统上
051C型驱逐舰使用的是从俄罗斯进口的“里夫”舰空导弹垂射系统。
1、发射形式:
“里夫”舰空导弹垂射系统,
发射方式为冷发射(导弹垂射目前2种:1是俄罗斯的冷发射,简单说原理就是讲导弹弹射出弹仓以后,导弹才点火;2是美国为代表的热发射,原理就是导弹靠自身动力在弹仓里就已经点火),冷发射虽然比较安全,但反应速度上比热发射要慢一些。
2、装填形式:
“里夫“系统采用的是像左轮手枪一样的转盘式装填,装填速度在面对饱和攻击时有些捉襟见肘。
沈阳号船舷号115 沈阳号,属051C型驱逐舰,由大连造船厂建造。 沈阳号导弹驱逐舰:该型导弹驱逐舰是中国海军第2个级别的专门设计用来执行海上编队防空任务的大型驱逐舰。2012年4月该舰参加了海上联合-2012中俄军事演习。
全舰采用模组化设计,其设计思想和用途与类似美国DDG-51阿利伯克级 沈阳号导弹驱逐舰,和先期制造投入使用的旅海级(051B型)驱逐舰舰艇规模相当。安装俄制S-300F/RIF- M(SA-N-6)舰载防空导弹系统和30N6E型相控阵雷达成为该型舰艇的最大亮点, 因为此,被称为"中华俄式神盾"。该舰总共可能装备有48枚"暗礁"舰空导弹,这些导弹装在6个圆柱形的"左轮枪式"垂直发射单元里,每个发射单元备弹8枚。在舰首前主炮后,舰桥前的平台上有2个发射单元,16枚导弹;在舰尾直升机飞行甲板前类似机库的结构里装有余下的4个发射单元,32枚导弹。这一"前轻后重"的布置方式非常独特。
缺点有:其一是沈阳号防空系统配套的火控雷达是相控阵体制的30N6E型,不是四面相控阵雷达,不具备四面立体防空功能,只是完善成熟的面防空系统。其二是沈阳号由于其舰体较小,而里夫-M舰空导弹的个头太大,装不了多少导弹,载弹量太小。
中国救灾军的所有装备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太先进了。救个灾要那么先进的装备干嘛?又不是去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