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饲养管理刚出壳的青年鸡苗

2025-04-06 08:44:1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刚出壳的小鸡苗,由于体温调节功能还不健全,怕冷,因此,鸡舍环境温度开始要控制在33°C-34°C左右,随着鸡日龄的增加,鸡舍温度也随之下降,一般以每周下降2°C为宜,直到降到20°C的室温。温度过高,鸡苗散开,张嘴呼吸,容易脱水,温度过低,鸡苗扎堆,容易压死。刚出壳的小鸡,先注射马力克氏疫苗,然后在移入鸡舍。到鸡舍后不要急着喂食,要先饮温开水,有条件的可在饮水中添加少量的葡萄糖或维生素C,这样可缓解小鸡苗从37.8°C到33°C等环境条件的变化产生的应激,补充体内水代谢平衡,防止脱水,水槽要充足,保证每只鸡苗都能饮足水;饮完水后方可喂食,市面饲料门市有售专门的鸡苗饲料,其配比是按照鸡苗的营养需求配制的,饲料粒度适中,易消化,第一周内,由于小鸡苗采食能力差,先不用料槽,可将饲料撒在浅料盘或塑料布上,让鸡苗自由采食,保证大小强弱都能吃到,一周龄后改用料槽,仍然自由采食;小鸡苗出壳的头3天,鸡舍内24小时给光,这样鸡苗可熟悉环境,学会饮水吃食,过3天后,不人工补光,自然光照即可;鸡舍的湿度不能太高,开始控制在70-75%,10日龄后,降到65-70%,再过10控制在65-70,随着鸡舍温度的降低,湿度控制在55-60%即可;还要注意搞好鸡舍内卫生,定期消毒,每天通风换气,按免疫程序防疫;小鸡苗一天天长大,因此饲养密度不能过大,开始1平方米饲养50只左右,第二周饲养数量减到35只左右,第三周减到25只左右,第四周减到20只,第七周,鸡苗长成了青年鸡。

回答2:

雏鸡的饲养管理

雏鸡指0~60日龄的鸡。

⑴ 雏鸡的饮水:初生雏鸡在进入育雏室后要先给予饮水,开始饮水后就不能再断水。给雏鸡的初次饮水最好使用温开水,水温在15~20℃。按每升水加葡萄糖50克和维生素C1克。

⑵ 雏鸡的开食:出壳雏鸡第一次喂食叫开食。雏鸡出壳后24小时后,通常用碎米或玉米粉作为开食料。雏鸡开食后2~3天,改用配合饲料饲喂。

⑶ 雏鸡的饲料:雏鸡的日粮一般以玉米、碎米、糙米、麦麸、米糠、豆粕、芝麻饼、花生饼、鱼粉、骨粉等合成。要求加工细致,有利于消化吸收。(附表)

⑷ 雏鸡的管理

① 温度:适宜的育雏温度:第一周33~35℃,从第二周起每周下降2℃。一般60 日龄停止加温。

② 湿度:雏鸡适宜的相对湿度第一周65~70% ,第二周以后55~60%。

③ 通风:必须通风换气,使鸡舍内空气新鲜。不要在雏鸡睡眠或安静休息时通风换气,防止感冒。

④ 光照:幼雏1~5日龄保持24小时光照,6~15日龄每天要有16~19小时光照,15日后每天要有8~10小时光照。光照强度是:按每平方米,第一周用1个40瓦灯泡悬挂于2米高处,第二周改用25瓦灯泡,三周后采用自然光照就可以了。

⑤ 密度:3日龄内每平方米饲养50只,10日龄内45只,20日龄内40只,30日龄内35只,40日龄内30只,50日龄内25只,60日龄内20只。

⑥ 防止应激:土鸡胆小怕惊,对应激的敏感性特别强,遇到意外的声响、颜色、异物都能引起惊恐,要注意防止发生应激。

⑦ 及时断喙:断喙有助于防止啄癖发生,还能减少饲料损失。断喙一般进行两次,第一次在10日龄,第二次在12周龄前后对第一次断喙不成功或重新长出的喙进行修整断喙。

回答3:

1、大部分养鸡者认为给雏鸡不喂好料,死亡率高,生长速度慢;产蛋鸡不喂好料,产蛋率低,效益不好;青年鸡不产蛋,可以喂点便宜的饲料。其实这是养鸡生产中最错误的观点。研究发现,鸡胫骨的长度与产蛋率成正相关(也就是筋骨越长产蛋率越高),而胫骨的生长时间主要在6~12周,因此把握好青年鸡前期(7~14周龄)的营养很重要。
2、实际上7~14周的青年鸡,采食的饲料并不多(8kg)。
3、青年鸡不宜早上笼,即使上笼,笼子也不能有坡度,因为青年鸡的骨骼没有完全钙化,放在带有坡度的产蛋鸡笼子里,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容易造成产蛋疲劳症。
4、青年鸡体重的发育很重要,隔周要称体重,一般一组笼子的上下都要称,算其平均重,达标的按正常饲喂,超标的控制采食量,没有达标的提高营养浓度。因为超重的容易提前开产,造成早产早衰;发育不良的推迟开产,产蛋周期缩短,产蛋高峰低,经济效益低下。
5、青年鸡分2个阶段饲养(7~14周龄和15~18周龄),前一阶段蛋白要求高,为16%,后一阶段蛋白要求低,为14%。目前养鸡场多采用一段式饲养方式,即保持饲料蛋白15%的比例不变。这种喂法易造成前期营养不足,后期营养过剩,前期骨骼发育不良,后期过于肥胖。
6、青年鸡在15~18周龄时要有一个钙的过渡,因为日中钙的含量达1.5%可以避免产蛋期间鸡只脱肛、啄肛,从而降低死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