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为何朝廷还那么多庸才?

2025-04-05 01:34:5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因为科举的根本还是没有改变

唐朝是比较早开始科举制度的朝代之一,因为在隋炀帝的时候,已经开始有科举考试的雏形了,虽然说隋炀帝很暴躁,但是对于科举这件事他还是有点功劳的,唐朝真正开始科举考试是在武则天的时候,因为武则天上位之后,改朝换代直接把国号变成周,应该正确的说是在周的时候,科举才开始完全出现科举制。


虽然说有了科举制,让国家有了更多的人才选择的机会,但是其实唐朝本质上,还是有着很多的庸才,为啥,主要的原因还是科举制的本质还是没有改变,很多的考生其实都是朝廷内部的官员子女参与,那些真正有真材实料的考生虽然并不是说没有,只是占的比例小而已。

每年的考生那么多都是基本上从官员子女里面选取,并且那时候并非像我说的那么公平公正,其实只要手够长,都是可以提前知道考试的题目,虽然意味着有可能人头落地,但是冒险和机遇并存,并且当时唐朝的腐败也是有的,底下有人使用金钱来购买官职的也是可以发生的,所以并非有了科举制就可以把有用的人才全部举荐出来了。

而且科举制是有漏洞,就像是一个应试考试,只要对付好了考试,现实里面根本不会在考虑你其他的问题,就像赵括一样只会纸上谈兵,虽然所谓的学识渊博,但是肚子里面空有墨汁,却不能真正施展开来,或者说是不懂怎样施展,所以庸才才这么多。

回答2: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不用说像官场这种都是人精的地方了,也正是因为权力的缘故导致了一些高官的庸才子弟进入朝廷之中,这是历朝历代都不可避免的事情。

回答3:

虽然说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但是那时候的防作弊措施还不是很完善。很多人都有可能是通过这个而考中进士的。

回答4:

唐朝其实有很多有才的人,可是很多人却没有得到中用,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科举的漏洞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才有那么多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