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代沈州的建置?

2025-04-05 14:42:4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金太祖占领沈州和辽东后,在这些地区实行了猛安谋克制,但很快就发现,这种制度不适合汉族和渤海聚居的地区,所以,金熙宗又在辽东地区重新恢复了州县制。金代的沈州仍隶属东京路,下属州县与辽代相比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辽代沈州只辖有乐郊、灵源两县和一个岩州,而金代沈州却辖有乐郊、章义、辽滨、挹娄、双城等五县。

乐郊,是辽代沈州的依郭县,金代沿袭,而另一个属县灵源则撤销了。岩州也已划出。新归属的四县,辽代时皆为州。据《金史·地理志》记载:乐郊,辽太祖俘三河之民建三河县于此,后改更今名。有浑河。

金代镇宅铜镜,边刻“常安县验记官”等字

章义,辽旧广州,皇统三年降为县来属。有辽河、东梁河、辽河大口。

辽滨, 辽旧辽州东平军,辽太宗改为始平军,皇统三年废为县。有辽河。

挹娄,辽旧兴州兴中军常安县,辽尝置定理府刺史于此;本挹娄故地,大定二十九年章宗更名。有范河、清河,国名叩隗必喇。

双城,辽双州保安军也,皇统三年降为县,章宗时废。

章义县,为辽代的广州,辽代后期广州城址在今沈阳市于洪区彰驿镇;辽滨县,为辽代的辽州,故址在新民市辽滨塔古城;挹楼县,为辽代兴州,故址在沈阳市北六十里懿路镇,今属铁岭;双城县,为辽代双州,故址在沈阳市新城子区石佛寺。这四州都在金皇统三年(1143年) 降为县,什么原因?不见记载。但皇统三年,辽东、辽西地区的许多辽代州降为县,这些州都是在金太祖阿骨打时夺得。据史载:“太祖每收城邑,往往徙其民以实京师。”如天辅元年(1117年),“平乾、显路,攻克隰州,遂下川、成、徽三州,徙其人民于成州、黄龙之地”;天辅二年(1118年) 六月,“通、祺、双、辽等州八百余户来归,命分置诸部膏腴之地”。这些州的人民被迁走,当地的人口明显减少。所以,皇统三年,才不得不对这些地区的建置进行调整,一些州降为县,有些县降为镇,或者撤销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沈州的建置也作了比较大的调整。这次调整后,沈州的辖境向北、向西都有了很大的扩展。据记载,金代沈州有户三万六千八百九十二,如按每户五口计算,有人口十八万六千四百六十人。每县平均有户七千二三百余户,人三万七千余口。依此推算,沈州城的人口至少在五万人左右。这应该是金代后期的统计,金代初期,人口要少得多。沈州初为节镇州,不知何故,明昌四年(1193 年)

改为刺史州,为辽阳府支郡。

沈阳小北金墓出土绿釉葫芦瓶

辽末沈州虽是军事争夺的重点城池之一,但在这里并没有发生大的战役,所以,沈州城也没有遭到严重的破坏。据此推测,金代沈州城可能是利用辽代旧城,在原来土城的基础上予以加固或重修的,城的规模和格局都没有大的变化。1986年5月,在沈阳市大东区小北街东侧的荣光北里与荣光南里之间,发现两座金代墓葬,为确定金代沈州的位置提供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