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2025-04-09 00:31:0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是什么?#星知计划#

回答2:

  幼儿期是指小儿从1岁到3岁的时期,又叫先学前期。在这段时间内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继续发展,至3岁左右,脑皮质细胞分化已基本完成,脑重量也达1000g以上,相当与成人脑重量的2/3,不但神经细胞体在增大,神经纤维也在延长,而且神经纤维髓鞘化过程也在迅速进行,约2岁时,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以及锥体束纤维的神经髓鞘初步完成。

  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小儿脑的兴奋过程比以前更加集中,暂时性的联系也较容易形成,皮质的抑制过程也进一步加强,神经功能更易于集中,加强了对外界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减少了小儿的冲动性,从而有利于小儿心理过程的发展。但就整个小儿期来讲,抑制过程还必将弱,兴奋过程仍然占优势,因而幼儿期小儿易于疲倦,容易激动,易受外界刺激物的影响,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等。

  在幼儿期,行走动作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1岁左右,小儿就会站起来,并有可能开始行走,约在2-3岁时,小儿不但学会了行走,而且也逐渐学会了跳、跑、攀登阶梯、越过障碍物等复杂的动作。行走动作的发展扩大了幼儿的生活范围,为空间知觉、初步思维活动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可以帮助小儿及早摆脱对成人的过多依赖,发展小儿的独立性,对小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小儿的语言发育,只有在幼儿期才开始发展起来。小儿在与成人进行语言的不断交流过程中,语言得到了迅速发展,1岁左右能听懂的词约10—20个,能说出的词则更少,在1岁至3岁时,小儿的语言能力大大加强,1岁半以前主要是单词句时期,即用一两个词来代表一个句子,如小儿常说“帽帽”、“猫猫”、“小宝宝”等。1岁半以后小儿掌握的词汇数量增加,开始出现多词句。到了二三岁时,在成人正确教育的影响下,词汇量日渐增加,每个词所代表的经验也比较丰富,能按照词的指示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例如:成人往往利用“好”、“可以”、“对”来进行阳性的强化,而利用“不好”、“不可以”、“不对”来进行阴性的强化,小儿自己对自己说“我要…”“我不要…”等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愿。由于小儿语言的概况调节作用不断发展,给小儿学习社会经验、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幼儿期小儿思维活动尚处于低级形式,缺乏自觉性、目的性,想象是零散的、片段的,故在幼儿期,我们应给小儿言语交流机会,如讲故事、说歌谣等,多鼓励小儿说话,利用言语交流不断丰富小儿的知识。

  幼儿期小儿不但已经具有了各种愉快和不愉快的情绪,而且也开始有了比较复杂的情感体验,如喜欢与亲近的人交往,因为在交往中产生愉快的体验,在受到关心爱护时也会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但在不正确的教育下,也会产生不良情绪和情感,如产生嫉妒、爱发脾气等。幼儿期小儿由于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平衡,故情绪、情感不稳定,不能较长时间控制自己的行为,为了培养小儿良好的情绪,应经常和小儿交往,开展多样化的活动。

回答3:

展神经主要含躯体运动纤维,始于展神经核,支配外直肌。展神经损伤,表现为眼球外展受限。
  面神经是混合神经,由两个根组成:一是运动根,另一是感觉根,支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和味觉。
  位听神经由蜗神经和前庭神经组成。属躯体传入纤维,向大脑传入听觉和平衡觉冲动。
  舌咽神经是混合神经。
  迷走神经是混合神经,迷走神经所含内脏传入、传出纤维最多,躯体传入、传出纤维很少。由于迷走神经分布范围广,分支多,其功能分别与吞咽、发音、呼吸、消化、心脏密切相关。
  副神经主要是躯体运动纤维,支配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副神经损伤,将引起同侧肩下垂和斜颈。
  舌下神经主要是躯体运动纤维,起于舌下神经核,支配全部舌肌和部内分舌外肌。
  脊神经共31对,颈8对、胸12对、腰5对、骶5对、尾1对,经椎间孔出椎管。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即分为前后两支,其中含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后支分布于背部皮肤肌肉。第2~12对胸神经前支按肋骨与胸椎的节段分布,称为肋间神经(其中第12胸神经前支称肋下神经)。下6对胸神经前支最后分布于腹前壁,故胸膜炎时肋间神经受刺激可出现腹痛症状。其余脊神经的前支相互联系构成四个神经丛:颈丛、臂从(主要分支有正中、桡、尺神经,分布到上肢)、腰丛、骶丛。
  坐骨神经是腰骶丛分布到下肢去的最大分支。脊神经支配脑神经支配范围以外的身体各部。躯体神经又叫随意神经,主要分布于体表和随意肌即骨骼肌。
  植物性神经又叫非随意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血管、心脏、腺体以及其他平滑肌。
  它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副交感神经起自脑干和脊髓骶部,交感神经起自脊髓胸腰段。脑部的副交感纤维随动眼、迷走等脑神经一起发出。动眼神经内的副交感纤维支配缩瞳肌。迷走神经内含有大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分布到颈、胸、腹重要脏器。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往往先组成神经丛攀附脏器或血管而分布。
  许多脏器具有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两者的作用常为既拮抗又协调,共同维持脏器的正常活动。
  小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1、神经系统发育迅速
  [1]脑细胞数目的增长:妊娠三个月时,胎儿的神经系统已基本形成。处世前半年至出生后一年是脑细胞数目增长的重要阶段。一岁以后虽然脑细胞的数目不在增长,但是细胞的突起却由短变长、由少到多。神经细胞就像棵小树苗,逐渐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细胞的突起就好象自树干长出的树叉,一棵树的树叉与其他的树相互搭着,建立起复杂的联系,这就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
  脑的迅速生长可由脑重量的变化得到反映。新生儿脑重约950克,六岁时脑重已达1200克,成人脑重约1500克。
  [2]神经髓鞘化:什么叫髓鞘?髓鞘包裹在神经突起的外边,好象电线的绝缘外皮。没有这层绝缘外皮,就会“跑电”“串电”
  刚出生时,许多神经突起的外皮还有一层绝缘的“外皮”,所以新生儿的动作很不精确,可能引起全身的哆嗦。
  随着年龄增长,髓鞘逐渐形成,小儿的动作就跟加迅速、准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