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生活习性

2025-04-03 07:07:3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养过牛的人应该都知道养牛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吧?要是只靠饲料来养,当然它会长得很好,但是它要吃很多,恐怕你伺候不了,而且牛本来就应该是食草动物。所以养牛的多数是放牛的。但是牛对吃的相对其它家养动物来说是比较苛刻的。

凡是它啃过没多久的地方,一般来说再看到就不会有什么反应了,因为可能会留下一些牛粪之类的会刺激它们嗅觉的东西。要是找到一块长势茂盛的草地,它们会不停地拒绝,你看他吃东西的过程就像是一台割草机,一刻不停的样子。要吃上一整天它才会吃饱,然后晚上回家就开始了它的反刍了。总体来说,牛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嘴的活动仿佛永不停止。

躺着睡觉的
牛是反刍动物,一般一昼夜进行反刍6~8次,多达10~16次,总共约需7~8小时,占全日约1/3时间,且大部分在夜间进行,白天只约反刍4~6次。而牛的睡眠时间很短,每日总共1~1.5小时。牛和其他家畜一样,不吃被它们自己粪尿沾污的牧草,但却肯吃生长在绵羊粪堆边的草,而不吃绵羊卧过的牧草,放牧的牛群,每日采食鲜草量约为其体重的10~14%,乳用牛以干物质计算,每日采食量为8.2~12.3公斤。

回答2:

牛的生活习性有:
1、草食动物,饲料来源广
牛是草食动物的代表,具有复杂的多胃系统,其中瘤胃内具有大量的微生物和纤毛虫,可以分解粗纤维,从而可以采食一些植物秸秆及牧草。
2、适应性强,耐粗饲
牛有肉牛、黄牛、水牛、野牛、牦牛等多个种类,地理分布广泛,在世界范围内都广泛存在。因其对地理气候条件、饲养条件、饲料种类的要求较为宽松,所以可以适合在多种环境条件下生存,适应能力很强。
3、反刍习性
牛采食时非常粗糙,饲料未经仔细咀嚼即吞咽入胃,在休息时,在瘤胃中经过浸泡的食团刺激瘤胃前庭和食管沟感受器,引起瘤胃的逆蠕动,食团再逆呕回口腔,经过仔细咀嚼混入唾液,再吞咽入胃中,这一过程称反刍。
牛反刍行为的建立与瘤胃的发育有关,犊牛一般在3~4月龄开始出现反刍,成年牛每日反刍9~16次,每次15~45min,每日用于反刍时间约为4~9h。
牛反刍频率和反刍时间受年龄、牧草质量以及健康的影响,小牛日反刍次数要高于成年牛,采食粗劣牧草比优质牧草反刍次数多,牛在发情期,反刍几乎停止,产前后,反刍机能降低。
4、嗳气
由于瘤胃中寄生大量的细菌和原虫,进行发酵作用,产生大量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和多种气体(CO2、CH4、NH3等),导致胃壁张力增加,瘤胃由后向前收缩,部分气体由食管进入口腔吐出,称为嗳气,如果气体不通过嗳气排出,会通过肺进入血液,从而影响乳的质量,牛平均每小时嗳气17~20次,当牛采食带露水的幼嫩豆科牧草或富含淀粉的根茎类饲料时,瘤胃发酵作用上升,产生大量气体。

回答3:

牛的生活习性有:

  1. 牛的适应能力很强。其适宜的温度为 15 - 25 摄氏度;

  2. 牛喜欢吃青草,还喜欢吃一些绿色植物,如 水花生、红暑藤(苗)、玉米(苗)、水稻、小麦苗 等。

牛:

牛,是牛族,为牛亚科下的一个族。染色体数56的野牛和60对黄牛,58染色体的大额牛,杂交有可育后代,为哺乳动物,容易发生罗伯逊易位(丝粒融合)改变染色体数降低生育率,草食性,部分种类为家畜(包含家牛、黄牛、水牛和牦牛)。体型粗壮,部分公牛头部长有一对角。牛能帮助人类进行农业生产。

牛的种类:

  1. 普通牛:

分布较广,头数最多,如各种、兼用牛、中国以役用为主的以及日本的和牛等,与人类生活地关系最为密切。

2. 驼牛:

亦称驼峰牛。耐热、抗蜱,是印度和非洲等热带地区特有的牛种。

3. 牦牛:

毛长过膝,耐寒耐苦,适应高山地区空气稀薄的生态条件,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独特畜种,所产奶、肉、皮、毛,是当地牧民的重要生活资源。

4. 野牛:

如美洲野牛(B.bison)(图1[美洲野牛])、欧洲野牛(B.bonasus)等。可与牛属中的普通牛种杂交,产生杂交优势和为培育新品种提供有用基因。

5. 水牛

是水稻地区的主要役畜,在印度则兼作乳用。

回答4:

牛一般是在白天活动内吃草,晚上睡觉

回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