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诗,如
其一: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吐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其二: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培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这是两首通体回文诗。又可倒读出下面两首,极为别致。
其一:
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
衫碧吐花余点乱,纤纤捧碗五颜鸵。
其二:
窗晴斗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
清代的黄伯权(清本着名诗人黄遵宪之侄)还创作过一首《茶壶回文诗⌒皂其诗如下:
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
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
其诗又可回读为:
花艳舞风流,雾香迷月薄。
霞淡雨红幽,树芳飞雪落。
此外,清代诗人陈琼仙曾以秋天的景物为名创作27首回文诗,总标题名为《秋宵吟⌒皂其中《秋月》一首,算是首茶诗,它写诗人于月下泛舟,树木与山峦在模糊的月光下移动着,诗人品茗弹琴,在竹声中诗兴颇浓。诗云:
轻舟一泛晚霞残,洁汉银蟾玉吐寒。
楹倚静荫移沼树,阁涵虚白失霜峦。
清琴瀹茗和心洗,韵竹敲诗入梦刊。
惊鹊绕枝风叶坠,声飘桂冷露浸浸。
其诗可回读为:
浸浸露冷桂飘声,坠叶风枝绕鹊惊。
刊梦入诗敲竹韵,洗心和茗瀹琴清。
峦霜失白虚涵阁,树沼移荫静倚楹。
寒吐玉蟾银汉洁,残霞晚泛一舟轻。
在回文茶诗中,最有名的要数清代张奕光的《梅》:
香暗绕窗纱,半帘疏影遮。
霜枝一挺干,玉树几开花。
傍水笼烟薄,隙墙穿月斜。
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
其诗倒读为:
茶清伴日永,雅淡喜梅芳。
斜月穿墙隙,薄烟笼水傍。
花开几树玉,干挺一枝霜。
遮影疏帘半,纱窗绕暗香。
由于回文诗的用韵、形式要求苛刻,所以历代留传下来的绝大多数回文茶诗诗意不够新鲜、完整,有的甚至莫名其妙,辞意混乱,成为一种无聊的文字游戏。
[批注] 玉连环
回文诗的一种,由八字首尾连成环形,每四字一句,或左或右,以任何一字为起端,皆可成文。
泊秦淮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狐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所谓回体诗,即正读反读都成篇,选自杜牧《樊川诗集》
钗头凤
拈花指
静心禅
一片世情红尘间
前世去
今生转
三更梦醒 一觉当年
叹 叹 叹
上远古
下千年
落花流水茅舍晚
花间酒
对月眠
幽篁东坐 闲看西山
念 念 念
红梅腊月夜香风.月夜香风冷雪融。
融雪冷风香夜月,风香夜月腊梅红。
回体诗很难找,我只有这些了~~~
确切地说应叫回文诗.多为文人学士闲情逸致做的文字游戏,立意深远,艺术成就稍高的回文诗并不多见.为君聊寄两首:
秋江楚雁落沙洲
雁落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落雁
洲沙落雁楚江秋
岸柳寒烟晓 残月落天高
宦游悲梦远 帆归待涨潮
晓烟寒柳岸 高天落月残
远梦悲游宦 潮涨待归帆
这两首回文音律很是上口,适合呤诵,不知君台满意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