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生死线》、《我的团长我的团》三选一,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观后感

2025-04-03 15:39:0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终于看完了生死线!无论如何,我必须写点东西让自己心安。
  这不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但却让我防不慎防,在看这部小说的这段时间里,这种感觉穿越了漫漫宇宙,从书中飞出,直射入我的胸口,如直射炮弹般的穿透。我很少会有如此这般感觉,我称之为生命。
  这不仅仅是一部小说,这是那些呕心沥血主动创造奇迹的人在每个瞬间不惜付出生命的共鸣。没有经历过战争,就不会体会到战争的残酷。谢谢书作者兰晓龙先生让我深切的体会到战争的无情和人性的伟大,读到最后每个人物都有了自己的结局,但都是因为战争才会是结局变得如此。
  第一次的震撼来自皮小爪的死,当他被日军耻笑,当他勇敢到用残肢举起枪我崩溃了。对敌人的仇恨,对兄弟的义气,恐怕也只有在此时放大到了无限。第二次来自小何,何莫修,一个留美博士,一个在红卷里总感觉被刻意描写的懦弱的人物,但读到黑卷你会觉得这个人物一下子变得可爱的不行。知识,智力一旦充满人的脑袋,这个人一定在其他能力上就会显得束手无策,但一旦他适应了,他会成为最强的人。小何就是这样,他理想化的思维与战争的炮火一旦接触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似的瞬间强大。他自恃为一个宁愿自杀也不会杀具体人的理想者,最后那惊世一枪,欧阳受刑时的那句“换我来”,劳工营里受尽委屈却独自反抗的他早已不是以前的他,或许以前的他早就随着跳楼未遂事件而“死了”。小何对待科学的痴迷甚至连自己爱的人也可以抛在脑后,对死,他怕,但他更怕的是看着自己周围的人死。追求永恒的短命鬼他也算一个。第三次来自欧阳,思枫给欧阳留下的是在欧阳臂上永不磨灭的伤疤,欧阳在胸部中弹奄奄一息的时候,是孩子的出生带给他希望,对于欧阳这种人,希望或许比任何灵丹妙药都好百倍。开始很怀疑欧阳几乎不能活下来的时候活下来是不是写的有点儿牵强,但后来看到欧阳脸上的安详的笑,似乎一切都可以解释的通。是的,没有人希望他死,或许这惊人的生命力也是249想表达的吧!
  看到最后50页,龙乌鸦的死,四道风的死似乎都很脆弱,或许是战争结束了,人又回到了以前?难以接受,一个八年在枪林弹雨中走过的英雄居然会被自己的叔叔一枪就打死了?或许仇恨和亲情对于四道风来讲有着太大的差别。生命究竟是坚强还是脆弱?也或许四道风早已随着高昕的死,消逝了。
  四道风和高昕,夹杂着小何,或许很多人并不赞同我这样的表述。但是四道风的简单与高昕的执着早已让我将小何视为那第三个人。如果有一天,恋人重逢,能填补时间的空白,连接起昨日今朝吗?他们,都是化为灰烬消失在虚空之前的火花。说世上没有爱情,这是头号弥天大谎,如果没有爱情,人类早已灭绝,地球也已碎成一片片无影无踪。或许认为爱情伟大是一句空话,但爱情的确如此,就因为她在战争中的润润生机。在硝烟中飞入爱人的胸口的炮弹,是一个刽子手,你将那浮凸在黑白战场中的那朵花连根拔起。留下的只是漫漫长夜里因胸中的痛苦而呻吟的人儿。
  不想多去怀念欧阳和思枫的爱情,不是因为欧阳的生存,而是因为他们的情感中夹杂着我不了解的东西,三年的等待,见面却无一丝言语,这种革命者的爱情我想我没有资格去写出来,也没有词汇能将他们的点滴转换为简简单单的楷体字。刮过风,下过雨,那条路一直阳光普照,再次刮起了风,湮没了他们的足迹;再一次下起了雨,思念着逝去的一切。生与死常常是相通的,只要铺设其思念的线路。欧阳,尽情的思念吧!
  编者兰晓龙这样说过,欧阳不叫机智而叫悲悯,四道风不叫跳脱而叫热爱,龙文章不叫壮怀激烈叫作空怀激烈,何莫修不叫天真而叫希望,思枫叫妻子、坚忍和忠贞,高昕叫恋人、好奇和尝试的勇气,唐真叫仇恨、绝望和从灰烬中重生,高三宝则是沽宁,苍凉而伤痕累累。没 有人能比作者更了解他笔下那承载着无数感动的人物。
  对我而言,这是半个多世纪后的回味和沉淀; 拍成电视剧,就观众而言,这是一部扣人心弦峰回路转的情剧; 就人物本身而言,它是八年抗战中那些默默无闻之人所经历的灵魂炼狱;就整体而言,这是一部史诗,规模并不宏大,人物并非史实的名人,在席卷整个中国的抗战中,它几乎是一颗小小微尘。但正如《四世同堂》中用几户人家便写尽北平的苍凉。记住他们,这些默默无闻却舍生向死的布衣之士。

回答2:

网上就有啊,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