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行陈陶情分析三四句的精妙之处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5-04-05 18:59:4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其实,首句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次句写五千精良之兵,一旦之间丧身于“胡尘”,确实令人痛惜。征人战死得悲壮,少妇的命运就更值得同情。所以这些描写正是为后二句表现少妇思念征人张本。可以说,若无前二句明白畅达的叙述描写作铺垫,想亦难见后二句“用意”之“工妙”。

回答2:

。。很久没做这类语文题了~~尝试发表自己的分析~~
”可伶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意思是:可伶了那些战死沙场的战士,连尸骨也无所定居,更让人痛心的是那些依旧在深闺中苦苦等待自己丈夫回来的妻子们哪!”可伶无定河边骨“是作者为因战争而东西奔走最终落到战死沙场的战士感到惋惜,”犹是春闺梦里人“一句更是表达了作者为战死沙场的战士妻子感到可悲。前句是根据事实而描述的,而后句是作者根据事实而联想的,这两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战死的战士感到可伶,为战士的妻子感到担忧的同时亦暗含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恨之心,亦感到无奈。让人深谙当时无奈的世道,冷酷无情的君臣。

回答3:

此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诗人赞美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行为,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对深闺中妻子们的遭遇深表同情。全诗含义深刻,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