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资本论》说的“回家回中国回历史”是什么意思

2025-04-02 07:28:1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保卫资本论》做到了用中国话来重新演绎《资本论》吗

该著正在努力做到用民族思维语言重新演绎《资本论》。
也是行动呼吁吧。
问题不在于为什么要保卫《资本论》,问题在于保卫什么以及如何保卫。


《保卫资本论》中的“保卫”是何意?就是强调中国化的资本论研究路径,就是致力于用中国思维和语言重新研究和阐述《资本论》的对象和研究对象,再造统一历史的经济学。
有人质疑《资本论》无需”中国化“,认为不需要用中国话再说一遍,但是反对这样做的人不知道:

什么是逻辑
什么是辩证法
什么是劳动二重性

什么是中国逻辑
什么是中国辩证法
什么是中国劳动二重性


为迎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新高潮,推进中国经济学的建设行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学术专著《保卫<资本论> 》。


书中正式提出这一概念。其对应了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民族取向和实践化的工作理念。该书通过工作涵容中国历史,达成对世界历史的新理解,是重读和重写的“双重意义”的《资本论》理论与方法论著作,高度凸显理论-实践结合体式。


所谓“中国经济学”,即从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出脱而来的经济理论体系,是用中华语言和中国思维对“经济学”的再说一遍和改造。其不独为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以及各个经济学分支或流派的“在中国”,要求重新检视和阐述已有的理论,对原创性的方法进行民族“寻根”。


该书认为此种研究路径以极高的智慧统一了人类生产的“历史”和“逻辑”,清晰地说明了经济学方法论。


以下为该书的扉页上题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人类不是在开始一件新的工作,而是在自觉地从事自己的旧工作。 ——马克思


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这一问题。 ——列宁


凡一国之历史,其对于民族思想之指示,与民族力量之启发,恒于不知不觉之间,隐操大柄。 ——熊十力

回答2: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但是有些人故意装作不懂,逼问:

1、既然理论与应用彼此兼容、互相支撑。那么“剩余价值论”如何支撑现实中资本家的破产?破产的资本家没得到剩余价值?所得到的剩余价值到哪去了?
2、何为“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剩余”从何而来?
3、马克思的价值与价格有什么区别?

什么叫保卫:赞成和反对,都是保卫,保卫这种研究路线和工作作风。

马克思《资本论》预留的工作就是“保卫”,埋下陷阱,让试图反对研究历史发展规律这样的人掉进去。这类人无力解构《资本论》,就喋喋不休来反对,就实际上背上了研究《资本论》、传播它的“保卫者”的名声了。
质问者——对《资本论》不怀好意的人们,下面按照上述三个问题的顺序作答和反问他:

第一,《资本论》研究总资本家及其制约下的个体资本家的行动。问问质问者,破产怎样产生的,如何进行,最后的状态又是怎样的。破产企业真的“破产”了吗??

第二,剩余价值就是剩余价值。问问你,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你是对剩余价值的“剩余”从何而来这个问题感兴趣呢?还是对剩余价值本身从何而来感兴趣呢??

第三,马克思的价值与价格是一种复杂关系。请问您知质问者道它们有复杂关系吗?你是用西经的价值和价格的关系来提问吧。那么,两者——马经的价值和价格关系、西经的价值和价格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