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芋的主要繁殖方式是什么?

2025-04-05 10:46:0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花叶芋又称彩叶芋,为天南星科多年生块茎花卉。株高30~50厘米。叶片从扁圆形的块茎上长出,长心形。叶片大小差异很大,通常长25~40厘米,宽10~20厘米,有细长的柄。叶片的颜色和花纹十分丰富而美丽。有绿色、红色、粉红色、白色、褐色等各种彩色的斑纹。色彩和斑纹的变化常因品种而不同。

目前广泛栽培的花叶芋大多数为园艺杂交的品种,很少为植物学上的原种。因为花叶芋叶片上的色彩和斑纹容易变异,所以园艺品种甚多。仅从A、B、Graf的彩色图谱上便可看到近50个品种。

常见栽培的种和品种有:

两色花叶芋,绿色的叶片上有许多红色或白色的斑点。生长势强,易栽培。白叶芋(cv.Candidum),叶片白色,脉绿色。

红云(cv.Pink Clond),叶大面积染红色。

约翰彼得(cv.John Peed),叶片金红色,脉较粗。

海鸥(cv.Seagull),叶片深绿色,脉白而突出。

车灯(cv.Stoplight),叶边绿色,中部绛红色。

白后(cv.White Queen),白色的叶片上有红色脉。花叶芋原产南美热带地区,在巴西和西印度群岛分布较多。喜温暖、潮湿、半阴的环境和肥沃土壤。不耐寒冷。在热带地区如海南岛,全年生长,不休眠。

繁殖主要靠分株。栽种一年以上的花叶芋大块茎周围生有许多小块茎,秋季保存好,次年春季将大小块茎分别栽植,一盆往往可分成数盆。也可在春季将萌芽后的较大块茎分割成数块,分别栽种;或将这时期大块茎周围的小块茎剥下,稍晾后栽植成为新株。在生产中大量繁殖花叶芋,目前主要用组织培养法。分化率极高,成苗也容易。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极易产生变异,便于选出新品种。

花叶芋在我国多数地区的生长期为5至10月,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1~27℃。10月至翌年5月为休眠期。华北地区温室栽培可在4月初(家庭于4月中下旬)将贮藏的花叶芋块茎取出栽植在盆中。盆土用腐叶土或泥炭土2份加沙1份和少量基肥配制而成。栽植时最好将大小不同的块茎分开,大球每盆3~5株,小球可稍多些。小型植株的品种,宜用小盆栽植;叶片大,生长旺盛的品种,可用较大的花盆。生长季节每周施一次肥,最好用完全肥料。不同品种,生长势和繁殖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叶片绿色,上有小型红或白色斑点的品种,生长最繁茂,也最易栽植。叶片绿色少的品种生长势弱,栽培中需特别留心。对这类品种,稍增加一点氮肥的比例,于生长有利。在天南星科观叶植物中,花叶芋较其他喜阴观叶植物需要的光线要强些。光线太弱会使叶片生长细弱瘦长,易倒伏,并失去光辉艳丽的色彩。但又要避免夏季强烈的直射阳光。春夏旺盛生长时期应保证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空气湿度。盆土短时干燥会使叶片凋萎。秋末温度降至15℃以下,叶片开始枯黄,逐渐进入休眠。此时应将花叶芋的块茎连盆一起贮存在温暖的地方,或把块茎取出稍晾干,贮存在较干燥的沙土中,在14~18℃的条件下越冬。如块茎很小,不要让其太干燥,否则干缩后,第二年出芽受影响。

花叶芋的观赏价值就在于其叶形、叶色及各种斑纹的变化。是家庭居室、宾馆饭店和办公室美化用的一种极好的观叶植物。在光线较暗的室内观赏,时间应控制在1周之内,不可超过两周。应及时更换,移至光线较强的地方恢复后再用。如长期在光线较暗的地方栽培,植株受害严重,不易恢复。

图6-15 花叶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