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是色盲,这是谣言吗?

2025-04-07 03:28:3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猫头鹰瞳孔呈黑色,眼白部分为褐黄色。猫头鹰的眼睛位于面部的正前方,这让它们在捕猎过程中拥有出色的深度感知能力,尤其是在光线暗淡的环境下。猫头鹰本目鸟类瞳孔很大,使光线易于入眼,视网膜中视杆细胞(只有一种视觉色素,即视紫红质能辨明暗,不能辨别细节和颜色)非常丰富,却不含视锥细胞(在强光刺激下方会被激活,有三种视觉色素,能辨细节和颜色),以至眼内成圆柱状(而非球状),对弱光也有良好的敏感性,适合夜间活动。由于柱状的眼球有坚硬的巩膜环支撑,所以眼睛并不能向不同方向转动,要望不同方向时,需转动整个头部。


由于眼睛不能转动,因此本目猫头鹰的鸟有着灵活的颈骨,颈部可旋转270度。另外,眼中有3张眼睑,上眼睑会于眨眼时放下,下眼睑会于睡觉时盖上,而中眼睑是一线状组织,会于眼面上下移动清洁眼面。不同于其他鸟类,双目向前,视区重叠,可因此分辨距离。


猫头鹰可是夜行动物呢,无论多漆黑的夜晚,都能敏锐地发现猎物。羽毛非常柔软,飞行时发出的声音极小,一般哺乳动物毫无察觉。还能根据猎物移动时产生的响动调整扑击方向,最后一爪制敌。不过,也有缺点。天生都是色盲,分辨不出大自然的五颜六色。


猫头鹰的视觉敏锐。在漆黑的夜晚,能见度比人高出一百倍以上。和其他的鸟类不同,猫头鹰的卵是逐个孵化的,产下第一枚卵后,便开始孵化。猫头鹰是恒温动物。

猫头鹰是色盲,也是唯一不能分辨颜色的鸟类,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辨认色彩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彩感觉。乌鸦在高空飞行需要找到降落的地方,颜色会帮助它们判断距离和形状,它们就能够抓住空中飞的虫子,在树枝上轻轻降落。鸟类的辨色能力也有利于它们寻找配偶。

回答2:

由于柱状的眼球有坚硬的巩膜环支撑,所以眼睛并不能向不同方向转动,要望不同方向时,需转动整个头部。

也因此本目的鸟有着灵活的颈骨,颈部可旋转270度。另外,眼中有3张眼睑,上眼睑会于眨眼时放下,下眼睑会于睡觉时盖上,而中眼睑是一线状组织,会于眼面上下移动清洁眼面。不同于其他鸟类,双目向前,视区重叠,可因此分辨距离。 

本目鸟类翅形不一,一般短圆,初级飞羽11枚,次级飞羽缺第五枚,尾短圆,尾羽12枚,部分种类10枚。本目鸟类腿强健有力,爪强锐内弯,部分种类如雕鸮,整个足部均被羽,外观极其强悍。本目鸟类趾形均为转趾足,即第四趾可以前后转动。本目鸟类全身羽毛柔软轻松,羽色大多为哑暗的棕褐灰色,柔软的羽毛有消音的作用,使本目鸟类飞行起来迅速而安静,加上哑暗的羽色,非常适合进行夜间活动。猫头鹰的视觉敏锐。在漆黑的夜晚,能见度比人高出一百倍以上。它们通常昼伏夜出,一旦白天露面,它们就跟喝醉了酒一样,东倒西歪的飞来飞去。

猫头鹰是色盲,也是唯一不能分辨颜色的鸟类,因为它们的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故而无法辨认色彩,其实许多飞禽都是有色彩感觉。并且,由于有坚硬的巩膜环支撑,所以眼睛并不能向不同方向转动,只能依靠转动整个头部,灵活的颈部可旋转高达270度。

回答3:

猫头鹰确实是色盲,也是唯一不能分辨颜色的鸟类,因为它们的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故而无法辨认色彩。

回答4:

不是谣言,猫头鹰对颜色的感知能力是非常弱的。

回答5:

猫头鹰是色盲,也是唯一不能分辨颜色的鸟类,因为它们的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故而无法辨认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