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一个零和游戏,零和游戏的背后是一种筛选。筛选就注定会有等级和淘汰,然后就会有比赛规则和模式。当一个人觉得高考在自己人生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的时候,他就会尽可能多地押上自己的所有去参与竞争,尽可能提高自己的位次,获得一个更高的等级,这种模式可以被称作死亡模式。因为他们相信,高等级总会比低等级的更好,哪怕只高一级。所以,当使用死亡模式参与这种竞争的人足够多的时候,这场筛选竞赛就变成了内卷的极端表演现场,每个人都削减脑袋往上挤,所以一切可以被利用的规则都会被充分使用。比如高考移民。当这种死亡模式成为所有参赛者的唯一选择的时候,全国上下就只有一种内卷文化了。这种文化在骨子里坚信,我比你多考了三五分,所以我就一定比你有着更加光明的未来,至少我未来的亮度会比你高三五个百分点。于是去了大学仍然带着这种内卷文化培育的独特看问题的方式去做选择,做事情。培育了一个完美的学生思维,觉得只要做到了A,就一定能得到B。直到有一天发现,这世界原来不是线性的,原来并不是每个领域都有一套清晰可见的公平的规则去给你内卷。于是就开始怀疑人生,遭遇的打击越大,越持久,怀疑人生的次数和深度就越强烈,终于在一个深夜,自爆了。就是不知道自爆后是否还会有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