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非常简易适用的公式:l=√{s^2+[л(r-2c)]^2}/s^2
其中s—螺旋箍筋螺距
r—桩直径
л——3.14,圆周率
c—保护层厚度
l—螺旋箍筋长度
其实其中:(r-2c)为螺旋箍筋的螺旋半径,实际上是被简化了,应该是(r-2c+d/2)是最精确的计算,其中d是箍筋的直径,但是由于箍筋直径d非常小,所以一般计算时可以忽略不计。
这个公式实际上就是把螺旋展开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箍筋间距s为三角形一个直角边,螺旋圆周长2л(r-2c+d/2)为三角形的另一个直角边,求斜边长(也就是螺旋箍筋的长度l)。
由三角形公式c^2=a^2+b^2公式推导,l=√[s^2+(r-2c+d)^2],公式简化后就是l=√{s^2+[л(r-2c)]^2}/s^2。
由于级别太低,积分不够插入图片,公式凑合着看吧,可以参考以下文件:http://wenku.baidu.com/view/de99926925c52cc58bd6bee1.html
螺旋箍的计算公式:
螺旋箍筋长度:
L=
(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sqrt(π×(构件直径-保护层×2+箍筋直径)2+加密区间距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sqrt(π×(构件直径-保护层×2+箍筋直径)2+非加密区间距2)+3×π×(构件直径-保护层×2+箍筋直径)+12.5×箍筋直径
SQRT是根号
=
平方根号
n:
螺旋箍的圈数
p:箍筋间距
d:圆直径另计搭接长度
圈数=
长度/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