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森林地区,由于气温高,湿度大,非常适合热带植物的生长。植物群落中植物种类繁多,种间密度很大,故每种植物的生活空间缩小了,接受阳光的机会也相应减少。植物之间为了生存进行着一场争夺阳光和土壤养分的激烈竞争。在自然竞争中,那些具有生长优势的植物物种,可以得到充足的阳光和养料,从而在竞争中保存下来;那些处于劣势的植物,终究被淘汰。
在我国广东鼎湖山和海南岛尖峰岭林区,也可看到一番绞杀情景。如细叶榕的种子被鸟吃掉并随同粪便一起排出落在了红壳松的树干或枝桠处后,种子就会萌发生根,幼苗长成粗壮的灌木状。其后生出许多正向地性的气生根。有些气生根贴附在宿主的树干上,有些气生根则从宿主的枝上下垂,下行根逐渐增多并且互相融合,直至用它那强大的木质根网把宿主树干团团裹住。这时细叶榕的树冠也增大繁茂起来,遮盖了宿主的树冠,而宿主由于见不到阳光和自身养分被吸干最终被扼杀而腐朽。绞杀植物细叶榕的根网就成为一个空筒,但仍可以完全过着独立的生活。榕属等绞杀植物在热带雨林里最后常常成为森林上层的高大乔木。
绞杀植物的种类很多,如桑科的榕属、五加科的鸭脚木属、漆树科的酸草属等,但它们主要生活在热带雨林里,亚热带森林和温带森林中绞杀植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均远逊于热带雨林
高耸入云的望天树
走进茫茫无际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对于映入眼帘的一棵棵高耸入云的参天古木大树,初临其境者一定会为它们的高度而惊讶不已的。情不自禁中,也许你会问,这雨林中到底什么树最高?可以告诉你,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上千种树木中,最高的树要数望天树。它最高的有80多米,一般都能长到50--60米,比其他乔木要高出20-30米。虽说望天树比生长在澳大利亚高150米的世界最高树杏仁香桉矮半截,比生长在美国高142米的世界第二高树的北美红杉也矮半个头,但在热带雨林中,它却是鹤立鸡群,高得惊人。在我国以至整个亚洲现存的热带雨林植被中,望天树也可算是最高的雨林群落和最高的树种了。
如果说望天树只是长得高,那当然不见得有那么珍贵,当然也无指望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了。它的名贵还在于它是龙脑香科植物,是热带雨林中的一个优势科。在东南亚,这个科的植物是热带雨林的代表树种之一,是热带雨林的重要标志之一。过去某些外国学者曾断言"中国十分缺乏龙脑香科植物"、"中国没有热带雨林"。然而,望天树的发现,不仅使得这些结论被彻底推翻,而且还证实了中国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热带雨林。
望天树树体高大,干形圆满通直,不分杈,树冠象一把巨大的伞,而树干则象伞把似的的,西双版纳的傣族因此把它称为“埋干仲”(伞把树)。同龙脑香科的其他乔木一样,望天树以材质优良和单株积材率高而著名于世界木材市场,据资料记载,一棵60米左右的望天树,主干木材可达十立方米以上。其材质较重,结构均匀,纹理通直而不易变形,加工性能良好,适合于制材工业和机械加工以及较大规格的木材用途,是一种优良的工业用材树种。
板状根buttress root
指不象普通的根呈圆柱形,而是发育成垂直扁平的板状,且露于地表面,这种根称为板状根。生长于热带湿地密林中的巨树,如印度橡皮树(Ficus elas-fica)、红厚壳(Calophyllum inophyllum)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具有板状根的植物。板状根可看成是一种气生根。
绞杀植物
热带雨林林下的许多草本植物具有巨大的叶子,如芭蕉、海芋、箭根薯等植物的叶子,它们大得足以容纳数人在下面避雨。巨大的叶子能捕捉到更多的光线,一般认为这是热带雨林林下草本植物适应弱光的结果。
有些雨林下的草本植物,叶子并非全为绿色,而是杂以黄、白、红等各色的花斑纹,这称为花叶现象。花叶现象的成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热带花叶植物很早就被人们用作花卉素材,在很多温室里都能见到。
热带雨林林下层的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它们的叶子普遍具有尾状尖端,叫滴水叶尖。典型的如菩提树的叶子,它的弯曲尾状的叶尖长达数厘米。热带雨林的内部非常潮湿,空气中的水汽和随时发生的降雨常在叶片的表面结成一层水膜。滴水叶尖能使叶片表面的水膜集聚成为水滴流淌掉,使叶面很快变干,这样即有利于叶片的蒸藤作用,又避免一些微小附生植物(苔藓、藻类)在叶片表面生长而防碍其光合作用。
醒目的红叶现象
不论什么时侯,从空中俯看热带雨林,你都会发现在茫茫绿海中点缀着撮撮红色在阳下闪灼,那并不是花朵,而是红色的树叶。在季节性热带雨林,老叶脱落,新叶萌生的时节,片片红色映衬在绿海之中非常醒目。
热带雨林的很多树种,新叶长出时是红色而垂下的,几天或几周后才逐渐变绿和变得坚挺。温带的树木则不同,例如著名的枫叶和黄栌,是在秋季叶片衰老快脱落时才为红色。前者象征新生,后者意味衰老。
附生植物空中花园
步入热带雨林就映入眼底的是除了地上生长的树木灌草外,在各不同的树枝杆和藤萝上挂满了形形色色的小型植物,琳琅满目,犹如一个空中花园。这些悬挂的植物被称为附生植物层片。
热带雨林生境优越,植物种对生存空间的竟争异常激烈。由于林下光线幽暗,很多小型植物都难于获得足够的光线而不得不向其它空间扩展。热带雨林的多层次结构,加上林内空气潮湿,在各种树丫枝杆以及树皮裂隙处经常能聚集枯落物而形成少许土壤,为一些种子提供了温床。很多小型植物在这些位置得以立足、发展,成为附生植物。热带雨林越潮湿,附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热带雨林创造了对太阳光能最有效利用。那些躲过了厚厚树层而渗漏进来的光线也常常逃不脱附生植物的捕捉。难怪林下如此阴暗,能到达地面的光线所剩无几。
魔高一丈的藤本植物
热带雨林中,有一类靠缠绕或攀援于其它树木上,借助于树木支撑自己的躯体的植物,叫藤本植物。热带雨林中大型藤本植物十分丰富,它们时而卧地而行,时而缠绕穿梭悬挂于大树上,在林下只能见其藤茎不能见其枝叶。藤本植物的枝叶一般伸张于林冠之上,填充林冠空隙,这也是对光线的一种竞争形式。有些类型的热带雨林,藤本植物多得行人难于穿过,当树木被破砍伐时常常被大藤子挂住,悬掉于空中不能倒落。在这类森林中采伐非常困难
贪得无厌的绞杀植物
早期的欧洲植物学家和旅行家常被热带雨林中树上长树的奇异现象所困惑。从枝叶上任何细心的人都能分辨是两种不同植物,但它们的茎杆则彼此缠杂融合在一起,或者一种植物的茎杆套包住另一种植物的茎杆。逐渐地,人们注意到,被缠绕包在内部的树木最终将枯死,而包它的植物则将发展成大树。人们把包缠者称绞杀植物,而把被包缠者叫寄主植物。
绞杀植物大多是一些被叫做榕树的植物,它们的果实是动物的一个主食,它们的种子很微小。当动物把榕树的种子携带到树木的枝丫或树皮裂隙上后,这些种子便会萌发。幼小的榕树能产生不定根,行为就象附生植物一样。随着榕树的不断长大,它的不定根逐渐将寄主树木包住,借助寄主树来支撑自己躯体。当这些榕树逐渐长成为大树时,它们的根和茎已整个地包住寄主树,寄主树最终由于太负重和营养亏缺而枯死,而这些绞杀榕树最后也变成为独立的大树。
生活独特的根寄生植物
在阴湿的热带雨林下,不时可见到一些没有叶子而形态奇异的花朵骤然由土中冒出,有的小如绿豆(无叶兰),有的硕大无比, 直径可达到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这些花朵是寄生在其它植物根上,平常看不见,只是开花时才冒出土壤的植物,叫根寄生植物。大花草是热带雨林特有的一类根寄生植物,它的花非常巨大,颜色醒红,花瓣肉质,发出浓烈的腐臭味,犹如一堆臭肉,吸引苍蝇为它传粉。
沉默的真菌世界
阴暗潮湿的热带雨林下,在枯枝倒木或蓬松的腐殖物上,人们常忽略了一类没有叶绿素的小型植物,它们的形态各异,色彩斑驳,靠分解枯落物腐殖质获取养份为生,属于真菌一类植物。人们熟知的磨菇便是此类植物。它们没有硕大的身躯和健壮的枝叶,但在森林更新和养份循环中缺它们不可。
奇花异草
热带雨林湿热的气候环境滋生了极端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植物生活类型。有些花果形态怪异,有的似花非花, 有的花果一体, 无法区分。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最小的花、最怪的花、 最美的花都藏匿于雨林之中。
兰花世界
兰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之一, 全世界有2000多种, 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 以热带雨林最为集中。中国有兰科植物1240种以上,也主要集中分布在热带地区。西双版纳有兰科植物属334种,它们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中。热带雨林是兰科植物的分化形成中心。
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结构最复杂,植物生活类型最多样,生态现象最特殊,也是目前人类最陌生和对它的毁坏速度最快的森林类型。由于热带雨林未受到第四纪冰川的影响,成为许多古老物种的避难所。热带雨林中也含有十分丰富的珍稀濒危物种。热带雨林无疑是我们这个星球的精华和最最珍贵的财富,对它的保护和研究正在成为科学技术发展所汇集的焦点,也是决定人类和我们这颗星球存亡的最伟大工程
后记
热带雨林的昨天和今天
今天热带雨林仍复盖着地球上广大的地区,特别是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仍存在着一望无际的大片热带雨林,与世界其它类型的植被相比,它仍是复盖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然而,同几百年前相比,现今的热带雨林已大为减少,在很多地方变成为小块片断甚至消失殆尽。
自十九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工业飞速发展,对木材和森林产品的需求量剧增,从而开始了对热带雨林疯狂的开采。特别是最近几年人口暴涨,在热带雨林地区人口也明显剧增,大片热带雨林顷刻之间转变为农地、种植园和城镇。在热带非洲和热带亚洲,大片的雨林已经消失和片断化。即便在热带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随着纵横交错的道路的开通同,密集人口区的大量移民涌入热带雨林,在那里定居、蕃衍, 馋蚀热带雨林。
几十年前看到的无边无际的雨林现在看来是有限和脆弱的。现在对热带雨林的破坏速度仍有增无减,若再不加紧有效的保护,它们很快就会从地球上消失殆尽。
合理保护热带雨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