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赏析 第七十回

不要光是诗文赏析,要对整一篇七十回的赏析。
2025-04-09 00:08:0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要点:从柳絮词看红楼裙钗们的命运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是《红楼梦》的主旨。专制社会中被压在第10层的女人,(鲁迅语),在末世来临之时,命途多舛,其爱情婚姻多是一场悲剧。这一回中的林黛玉的《桃花诗》,对着自己的悲剧性命运,一片无可奈何的伤感,是《葬花词》的延伸和补充;几个女人的“柳絮词”,可以看作是:用女人特有的第六感觉,在对自己渺茫的、悲剧性的命运前途,作无可奈何的呐喊与挣扎。
    贾宝玉读了林黛玉的“桃花诗”,痴痴呆呆,竟要流下泪来。我们若用尊重女人,同情她们的不幸命运的视角来读她们的这几首词,也是会发痴流泪的。
    书中的柳絮,和桃花一样,都是女人命运的象征。柳絮,意味着春光将去,意味着人生的命运飘浮无定,意味着美好东西的即将灭亡。这几首“柳絮词”,都是填词人的命运,可以看作是爱情悲剧的绝唱。你听:
史湘云在《如梦令》中,面对着芳香的残吐着的柳絮,无可奈何地叹息:“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请你停留下来吧!美丽的春光景色,不要离开我呀!——读得心里痛,使人联想到德国大诗人歌德的《浮士德》,当浮士德用了一生的精力刚刚追求得美时,他面对眼前的美景大呼:“美啊,请你停留一下吧!”旋即倒地而死。
    贾探春算得是个女中强人,她曾立志改革,企图挽救即将毁灭的贾府;但却枉费尽心机,以彻底失败告终。眼看柳絮纷飞,春光将逝,她这个女强人也只好无可奈何地叹息“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人力是无法挽救大厦倾倒的趋势的,听凭命运的摆布吧!——多么沉痛的叹息啊!
    李纨是以正统的妇道来忍受和抗拒命运的人,也不算是一个弱者。面对着春光别去,她说:“莺愁蝶倦晚芳时,总是明春再见隔年期。”等待吧,春去了是夏,夏去了是秋,秋去了是冬,冬天来了,春天也就不远了。——李纨的自身虽然是一种毁灭,但她还有儿子贾兰啊,把希望寄托在儿子吧!这听起来好像是一派乐观,实际上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期盼。
林黛玉的声音当然只是哭:美丽的春景就要消逝了,一切都是空:我的美貌,我的才能,我的诗,我的爱!去吧!去吧!寄人篱下,谁来护你!——这就是林黛玉对自己不幸命运的叹息与哭泣!
    贾宝琴在红楼众裙钗中算是较幸运的,有人说她是“独占花中第一魁”;你看她在那白雪皑皑,四面粉妆银砌的琉璃世界中,身着红凫靥裘,好不出众。其实,她与所有红楼女子一样,生存的环境同是在冰天雪之中,悲剧于她是同等的。所以她会唱出“江南江北一般同”的败丧调子来。
    最后,让我们来听一听薛宝钗的声音。她似乎是与众不同的。你们诸人唱的是悲观低调,我却要唱乐观高昂之调:“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面对坎坷命运,她要寻求庇护者,要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奋斗意志,不达高峰,誓不罢休。
    然而,细细品听她的音调,高昂之中依然潜藏着一种勉强与无奈。所谓“好风频借力”,还是要依赖于他人的力量啊!所谓“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实际上是说,等待着飘渺无定柳絮的前途,终究是“逝水”与“芳尘”啊!所以,正当众人赞美宝钗“这首为尊”之时,那窗外上空挣扎着飞上青云的一只大风筝,突然从半空掉了下来。悲剧的命运,是空虚的高调难以挽回的。
    等待她们的路只有一条:埋香冢
    忽然想到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的小说《飘》(《gone with the wind》)。这小说也是写女人的命运的;内容不说,这名字叫“飘”——电影的最初译名为“随风而去”;真妙啊。在这个个人难以掌握自己命运的世界上,人的命运,尤其是女人的命运,用“飘”这个名字来加以概括,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红楼梦》这一回中的“柳絮词”,
    也就是这个寓意吧。
   **《古诗十九首》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