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归定的文体。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所论内容也要根据朱熹的《四书集经》等书,不许自由发挥 。这种固定的内容,呆板的形式。束缚人民的思想和表达的内容。而古时候读书人的道路只有仕途一条,这种考试形式使得考生只能读很有限的基本书,很多人对《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四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都不了解,使得本来选择官员的科举考试只能选到忠于封建统治者的知识很狭窄的人。并且这种文风对社会读书人产生了呆板居于形式的恶劣影响。选举官员居于形式,被选官员治国也居于形式,最终导致社会风气因循守旧毫无生气,所以八股对人们思想的严重禁锢。
其实八股这种考试制度与儒家思想是背道而驰的,其主旨无非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当时统治者的思想是只取自己需要的,而不是经世致用的。
清朝统治者不禁锢思想,等着汉人推翻他们啊?满清吸取了蒙元的教训,所以停止了科技发展,禁锢了国人的思想,结果导致社会道德沦丧,人民愚昧无知。宋朝灭亡,崖山海战十万军民随年幼的皇帝投海自尽,明朝灭亡,5000余万汉人宁死不剃发,满清末年,看看鲁迅笔下的人民。
明朝可是有《天工开物》《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永乐大典》 这些是科技方面的著作。
清朝没有科技方面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