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的问题是简单的,经过一些思维变复杂了。
如果从“功利性”去看,降低了学生的人格。很多时候我们是并不很清楚学生在想什么(客观)。
我们是如何从学生过来的,他们也是。因为大格局是应试教育。 这个不变其它也只有小变。
非功利?那就是国外的贵族教育。所谓贵族不是富二代官二代,而是一种精神价值的升华,不是说吃好家世好就是贵族,以前的贵族要用决斗的勇气,要理智,还有很多很多品质,现在有些贵族学校还有这些要求,这不是要求来的,而是形成了一种价值观。
要引导学生的非功利性? 言传身教! 社会都在功利,你让学生不功利?
我不赞同单纯的谈问题却不探索解决方法,所以试着猜想:根据心理学的五个基本需求,我们首先要保证学生的有足够的生存环境,不用担心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所以在学生时期,首先学校要在物质上给予保证,然后,学生需要理解,世界作为一个循环,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是整体的问题,所以贪婪,功利要有限度,这个限度就是我们社会环节的弹性能力。人们需要知道,自己活的好之后,还需要保障别人,这样才不会被人颠覆,这就是所谓的私己私人,亲己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