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六部都有本部的郎中和员外郎。那么兵部就有兵部郎中,礼部就有礼部郎中。这是由哪个官转上来的?

2025-04-18 02:07:2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上次的回答说到。本官只是起到定级定薪的作用,而本官阶的提升,是根据例如“后行员外郎—中行员外郎—前行员外郎—后行郎中—中行郎中—前行郎中”这样的顺序来的。
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
也就是兵部员外郎下面可以升工部郎中或者礼部郎中了,此类。
而各部员外郎只是加衔,实际不代表负责这个部门的事务。

《宋史职官九》记载比较详细,但是很难理解。
例如:转右曹。内有出身自屯田,无出身自虞部,赃罪叙复人自水部转。
右曹是工部的三司,有进士出身的从屯田加衔,无进士出身的虞部,犯事复起的水部。

左曹。内有出身自祠部,无出身自主客,堂后官自膳部转。
左曹是礼部的三司。

这就是后行左右曹。

右曹、左曹、右名曹、左名曹、右司、左司,这是从低到高的迁转顺序,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跳级超转,但是要符合职官迁转的出身、定级规则。
和各部员外郎平级的还有其他本官,其他同理。

你说的“左曹、右曹,往上转左名曹,以及转右名曹”这个顺利大概有点问题。
个人之见,可能有误。如对您有用,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