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常用的十种酒信,你查找一下:
传花
用花一朵,也可用其他小物件如手帕等代替。令官蒙上眼、将花传给旁座一人,依次顺递,迅速传给旁座。令官喊停,持花未传出的一人罚酒。这个罚酒者就有权充当下一轮的令官。也有用鼓声伴奏的。称“击鼓传花令”。令官拿花枝在手,使人于屏后击鼓、座客依次传递花枝,鼓声止而花枝在手者饮。
拍七
进行时要求速度快,使行令者忙中有错受罚,从令官报数,1234顺报,至明树7(7、17……)和暗树7(七的倍数14、21……)时,应报者拍桌而不出声。失口出声报数的罚酒。下一轮即从罚酒人从头报起。
猜谜
群众性的智力游戏。行令时通常可以和传花、拍七结合进行。如由罚酒人出谜面,由下一轮传花、拍七的输家猜谜底。猜不中者罚酒,如猜中则出谜人罚酒,猜中者并有下一轮出谜权。猜谜还可以限定范围、加限于席上所有物或室内所有物之类,由令官行令前宣布。
说笑话
可由令官开始或上一轮行令受罚者开始、依次轮流说一个。如能逗引全席或多数人发笑,说笑话者算是成功,全席各饮一杯;倘若无人被逗笑,说笑话者认罚;如仅有一人或少数人笑,则罚笑者饮酒。
筹令
竹制筹令,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用时不必费脑筋而又颇有趣味,因此文人聚饮和闺房集宴多用之。他们在酒筹上铭刻经书或诗、词、曲成句,或《西厢记》、《水浒》、《红楼梦》中人名,并由此引申出敬酒、劝酒、罚酒等名目。1982 年,在江苏丹阳县丁卯桥出土的金龟背负《论语》玉烛筒一种,酒令筹五十枚。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筹令。
占花名
若干根签放在签筒里,每根签上画一种花草,题一句旧诗,并附有饮酒规则,行令时一人抽签,依签上规则饮酒。
花签内容如下
杏花 仙瑶极品 **枝头春意闹 得此,定遇有缘人,共贺一杯。
梨花 清贤雅致 梨花一枝春带雨 得此签者,遇贵婿,共贺一杯,共饮一杯。
梅花 清姿傲骨 梅花竹里无人见 自饮一杯,下家掷。
木槿花 韶华瞬尽 榆钱落尽槿花稀 在席者各饮三杯,迎冬。
菊花 幽香傲霜 篱菊缄香待晚晴 自饮一杯,梅花陪饮一杯。
蔷薇花 绝胜佳人 无力蔷薇卧晓枝 海棠花陪饮一杯,同年、同姓者陪饮一杯。
桃花 随聚随分 轻薄桃花逐水流 自饮一杯,上、下家各饮一杯。
水仙花 淡雅清幽 种作寒花寄愁绝 在席众人,生肖属阴者共饮一杯。
海棠花 冰肌玉骨 月窟仙人缝缟袂 自饮,生肖为五行中金者,坐于西者,身着白者,生于秋者,均各自陪饮一杯。
荷花 霞光呈祥 淡妆浓抹锦云中 共饮一杯,杏花独陪一杯,上家掷。
芙蓉花 清姿独占 秋江寂寞不怨风 自饮一杯,牡丹独陪一杯。
芍药花 风姿卓越 有情芍药含春泪 自饮一杯,荷花独陪一杯。
牡丹花 艳占魁首 绛罗高卷不胜春 为群芳之魁,在席者共饮三杯;芙蓉、芍药均再各陪饮一杯。
藏钩
当酒令敏演到唐代时,形成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当时较盛行为“藏钩”
“射覆”等几种。“藏钩”也称“送钩”,简便易行。即甲方将“钩”或藏于
手中或匿于手外,握成拳状让乙方猜度,猜错罚酒。这好似现在的“猜有无”
一样。
射覆
“射覆”是先分队,也叫“分曹”,先让一方暗暗覆物于器皿下让另一方猜。射就是猜或度量之意,唐代诗人李商隐就精于此道,他在诗中写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后来演变为红楼梦里的那种,通过诗句猜物。
参考:红楼梦中的射覆
书中六十二回原文:探春道:“我吃一杯,我是令官,也不用宣,只听我分派。”命取了令骰令盆来,“从琴妹掷起,挨下掷去,对了点的二人射覆。”宝琴一掷,是个三,岫烟宝玉等皆掷的不对,直到香菱方掷了一个三。宝琴笑道:“只好室内生春,若说到外头去,可太没头绪了。”探春道:“自然。三次不中者罚一杯。你覆,他射。”
宝琴想了一想,说了个“老”字。香菱原生于这令,一时想不到,满室满席都不见有与“老”字相连的成语。湘云先听了,便也乱看,忽见门斗上贴着“红香圃”三个字,便知宝琴覆的是“吾不如老圃”的“圃”字。见香菱射不着,众人击鼓又催,便悄悄的拉香菱,教他说“药”字。黛玉偏看见了,说“快罚他,又在那里私相传递呢。”哄的众人都知道了,忙又罚了一杯,恨的湘云拿筷子敲黛玉的手。于是罚了香菱一杯。下则宝钗和探春对了点子。探春便覆了一个“人”字。宝钗笑道:“这个‘人’字泛的很。”探春笑道:“添一字,两覆一射也不泛了。”说着,便又说了一个“窗”字。宝钗一想,因见席上有鸡,便射着他是用“鸡窗”“鸡人”二典了,因**一个“埘”字。探春知他射着,用了“鸡栖于埘”的典,二人一笑,各饮一口门杯。
我试着解释下,不一定对哦。
◎首先宝琴和香菱的射覆
宝琴的老字——,因为她随眼看到门斗上“红香圃”,就暗覆“圃”字,即“吾不如老圃”,宝琴覆的暗含一句“药圃寻花鹤伴行”或者 “遥知药圃晓经劚”, 这句覆诗文本里说出来,所以我也不知道是哪句,呵呵。总之,射一个“药”字。香菱首先要猜到“圃”字,再射到“药”字就算对了点,也就是射中了。湘云猜的也不一定对,但文本没再说,暂且这样解释。
◎再来看探春和宝钗的
探春的人,看到席上的鸡,所以暗覆了“鸡”,暗覆的诗句“鸡栖于埘”,暗射“埘shi”。由于人比较广泛,所以宝钗很难猜到覆字射字。所以探春添了一字,窗。宝钗看到席上有鸡,想到了“鸡窗”“鸡人”二典,猜到覆字“鸡”
※鸡窗的典故:晋朝的兖州刺史宋处宗,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后以“鸡窗”指书斋。
※鸡人的典故:指宫廷中专管更漏之人。比如22 回的灯谜,宝钗(黛玉)那句“晓筹不用鸡人报”.宝钗也猜到了“鸡栖于埘”,**“埘”字。如果宝钗没猜对,探春可以再提示。
※《诗经·君子于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平常红楼群里玩的的射覆,要射的覆字已经说出了。
宝琴和香菱的就是
宝琴:吾不如老圃,覆药
香菱:药圃寻花鹤伴行。
探春和宝钗的就是探春:人窗(鸡人鸡窗典故),覆鸡
宝钗:鸡栖于埘
相比红楼梦的是不是很小儿科?
汤匙令
着一汤匙于空盘中心,用手拨动匙柄使其转动,转动停止时匙柄所指之人饮酒。
酒牌令
以牌的形式,上刻所行酒令的内容。如咸丰年间产生的《列仙勒挝人》,上划四十八位仙人的名字面存留。根据每位仙人的不同身份、经历、特点,现定铁面的法则。使用时,只荐任过抽取其中的一张牌,援服牌面上的次政法则施行。如“老子”脉,上写“寿者欢”,即在席年龄大的人饮;如“黄石公四”脉,上写“有著述营一杯”,即在场有著作的人喝一杯酒,等等。
《红楼梦》中下酒令共有六处:第二十八回在冯紫英家中,宝玉提议行酒令;第四十回在大观园中有刘姥姥在场行酒令;第六十二回行拈阄酒令;第六十三回宝玉生日“群芳开夜宴”上行酒令;第一零八回薛宝钗生日行酒令;第一一七回贾蔷、贾环、王仁等在外**喝酒行酒令。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酒令是饮酒助兴取乐的游戏。《红楼梦》通过酒令游戏丰富了艺术形象生活空间,酒令又得到艺术的展示。
《红楼梦·花名签酒令》 - 牡丹——艳冠群芳(宝钗)
酒令 任是无情也动人。
《红楼梦·花名签酒令》 - 杏花——瑶池仙品(探春)
酒令 日边**倚云栽。
《红楼梦·花名签酒令》 - 老梅——霜晓寒姿(李纨)
酒令 竹篱茅舍自甘心。
《红楼梦·花名签酒令》 - 海棠——香梦沉酣(湘云)
酒令 只恐夜深花睡去。
《红楼梦·花名签酒令》 - 荼縻花——韶华盛极(麝月)
酒令 开到荼縻花事了。
《红楼梦·花名签酒令》 - 并蒂花——联春绕瑞(香菱)
酒令 连理枝头花正开。
《红楼梦·花名签酒令》 - 芙蓉——风露清愁(黛玉)
酒令 莫怨东风当自嗟。
《红楼梦·花名签酒令》 - 桃花——武陵别景(袭人)
酒令 桃红又见一年春。
酒令三首(第六十二回)
这是在大观园红香圃内为宝玉等四人摆寿酒时席上行的令。办法是:“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时宪书,即旧时之历书。
其一(林黛玉)
落霞与孤鹜齐飞,
风急江天过雁哀,
却是一只折足雁,
叫得人九回肠,
——这是鸿雁来宾。
榛子非关隔院砧,
何来万户捣衣声?
其二(史湘云)
奔腾而砰湃,
江间波浪兼天涌,
须要铁锁缆孤舟。
既遇着一江风,
——不宜出行。
这鸭头不是那丫头,
头上那有桂花油?
其三(史湘云)
泉香而酒冽,
玉碗盛来琥珀光。
直饮到梅梢月上,
醉扶归,
——却为宜会亲友。
酒令已于小说中见到多次。酒令内容依然都按人物性格、命运给涂上了一层象征性的色彩。黛玉哀怨,湘云放达。黛玉的身世遭遇恰如其酒令中的折足孤雁,失伴哀鸣。湘云幼小时先丧父母,家业凋零,后来又丈夫早卒,青春孀居,其生活历程也像江上孤舟,几经风涛。
这一回“醉眠芍药裀”是曹雪芹为史湘云憨态写真的精采之笔。这里,不但用红散乱、蜂蝶闹嚷等环境描绘为画面作生动的艺术烘染,更以“睡语说酒令”的细节来写湘云的情态,突出了她性格中不同于宝钗的狂放不羁的一面。这一切,都充满着很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