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根本不能想象今天我们出行的方便,出门或旅行只有下载一个GPS,无论是走路,还是开车,或是坐地铁,想迷路都难,可是古代是没有可以导航的GPS,那些新上任的官员,路途遥远,是如何保证不出现迷路的情况的呢?
虽然说古代没有GPS导航,但是他们的交通系统确实非常完整的,他们会每隔10里路就修建一座亭子,用于接待官员,抓贼,处理矛盾事务等等作用,还能给路途上的官员作为休息和辨认道路。所以,从秦朝开始,就已经开始修建全国的道路网了。
当时这条便利的道路交通系统可以通向全国的各个地方,上任的官员只要按照整洁宽敞的道路行走,就肯定不会迷路,当时还修建有官方道路,古代的道路没有现在的路那么复杂,官道也就那么几条,所以人们很容易识别,也就没有那么容易迷路了,当时有九条著名的道路,包括从高陵到尚军(陕北)的尚军路,从黄河到山西的临晋路,从汉沽关到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路。
地图在当时也是有的,但那基本不是用来识路的,而是标识自己的领土,让别人知道自己的领土有多大而已,地图上也有一些简单的道路,给人作为参考的。到了唐朝,沿路会堆积泥土来计算里程,那么路途上的官员就能大致计算出与下一个亭子的距离了,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判定自己是否偏离的主要的道路,来确认自己没有迷路。
到了明清,官方有了专门的交通管理机构和办事机构。隋唐时期,水路是一种很重要的运输方式,官员上任也可以选择水路,再者这些即将上任的官员在路途上会有几个随从,这些随从负责为他们服务,问路,以确保他们在路上不会迷路。所以,有了这些条件,他们还能迷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