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大多数纤维都是含碳、氢、氧的高分子材料,它们在燃烧过程中,首先被分解成气体小分子,并产生一种化学上叫自由基的原子或原子团。由于自由基拥有未成对的单电子,因而异常活跃,如氢自由基(H)、氢氧自由基(0H)、氢过氧自由基(00H)等。
自由基一旦产生,就会像雪崩那样迅速增加,使燃烧越来越猛烈。要从根本上制止这种连锁反应式的燃烧,只有设法吸收自由基或降低自由基的能量,使其失去活性。各种天然纤维和丙纶、腈纶纤维等都不具备自熄的能力,而氯纶纤维(如聚氯乙烯薄膜等)却能在燃烧时分解出氯化氢,由氯化氢来吸收燃烧中产生的自由基。
所以,如果在纤维分子中加入氯原子,它们就会在着火时产生氯化氢而自动“灭火”。因此,人们把氯元素叫做阻燃元素。除氯外,阻燃元素还有氟、溴、磷、硫、锑等,燃烧产生的溴化氢、氟化氢、硫化物、磷化物等也都能吸收自由基。因此,在易燃纤维中加入阻燃元素,就能有效地防止火势蔓延。
如在很容易着火的丙纶中,加入溴、锑复合阻燃剂后,经过改造的阻燃丙纶,在燃烧时除了产生溴化氢外,还产生溴化锑固体微粒,不但能吸收自由基,而且自由基与固体微粒碰撞,能降低自由基的活性,其灭火效果类似于干粉灭火剂的作用。腈纶也是一种易燃纤维,把氯乙烯、溴乙烯掺入到腈纶高分子中后,就制成了阻燃腈纶。
而阻燃涤纶则是用一种含溴的二元醇来部分取代原来的乙二醇,当溴含量达到一定值时,涤纶便具有自熄的功能了。
酒精燃烧时间比较久。要不然也不会有酒精灯。
是天然气,源源不断地提供,就会一直在燃烧。
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气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种自然过程形成的气体(包括油田气、气田气、泥火山气、煤层气和生物生成气等)。
而人们长期以来通用的“天然气”的定义,是从能量角度出发的狭义定义,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在石油地质学中,通常指油田气和气田气。其组成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