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可就复杂了! 所谓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黑体物质,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摄氏度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1150摄氏度时,就变成黄色,温度继续升高会呈现蓝色。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是相对应的,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这个温度就用来表示某种色光的特性以区别其它,这就是色温。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们对它并不陌生。钨丝灯所发出的光由于色温较低表现为黄色调,不同的路灯也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天然气的火焰是蓝色的,原因是色温较高。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 K,阴天约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6000 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 K,烛光的色温约为1000 K。这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某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的色温高时,说明该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反之则偏红;同样,当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时说明该色光的色温偏高,反之偏低。 搞清楚了色温,后面的就比较好解释了。相机里的色温调节叫白平衡,由于各种光线下的色温不同,在相机镜头前面一张白纸并不是纯白色的,它会偏不同的颜色(如黄昏时它稍微黄一点,阴天它又稍微蓝一点),相机本身并不能区分,那么此时我们就要告诉相机它是白色的,只要让相机把白色的东西还原为白色,那么其它颜色也就会自然还原成它本来的颜色。 拍摄人像当然也要看当时的色温情况,是室内灯光还是室外自然光?好在现在的相机都有白平衡调节功能,可以调成灯光、太阳光、阴天等各种色温模式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色彩真实还原(但要与真实环境色彩完全一致那是不可能的),实在不行调成自动白平衡也行(如有偏色也可以用软件后期处理)。
色温就是色彩的温度,可以这么理解(我不是很有学问的人,呵呵)。。色温在相机中通常用K值来表示~!K值越大,拍摄出来的照片越偏红(暖调),K值越小,拍摄出来的照片偏蓝(冷调).
简单的说,你用不同的色温,表现出来画面的颜色就不一样,要看场景和你要拍出的效果来调整色温,色温其实就是白平衡,如果是单反,一般用自定义,找张白纸,照张,来自定义白平衡比较好,这样能还原真实一点
通俗地讲,色温调整是为了无论使用什么光源,照片成像后不经修改即可得到人物或景物的真实色彩。如,在红色灯光下,我们看到白纸是红色的,调整好色温,相机可以将被红色灯找红的白纸,拍成真是的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