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监视和测量基本上有这样五个层次:
1.
工序间的监视和测量,主要是保证工序稳定,工序各参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用稳定的工序来保证生产处于受控状态。
2.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主要对产品(包括采购产品、工序产品和最终产品)按照策划的要求进行监视和测量,以保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
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主要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保证各过程对生产的保证作用有效,高效。
4.
内审,主要是对体系的符合性,持续性的监视和测量,通过内审,发现体系与标准、企业实际的差别并及时纠正。
5.
管理评审,主要是对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监视和测量,评价体系是不是能有效运行,能不能达到企业所设想的目标。
这五个层次是相互相成的,构成了管理体系自我发现,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全过程。
0.2过程方法
本标准鼓励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为使组织有效动作,必须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可视为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组织内诸过程系统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及其管理,可称之为“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诸过程的系统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
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用时,强调以下方面的重要性:
a)理解并满足要求;
b)需要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
c)获得过程业绩和有效性的结果;
d)基于客观的测量,持续改进过程。
图1所反映的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展示了4~8章中所提出的过程联系。这种展示反映了在规定输入要求时,顾客起着重要作用,对顾客满意的监视要求对顾客有关组织是否
已满足其需要的感受的信息进行评价。该模式虽覆盖了本标准的所有要求,但却未详细的反映
各过程。
注:此外,称之为“PDCA”的方法可适用于所有过程。PDCA模式可简述如下:
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D—实施:实施过程;
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