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2025-04-07 16:07:5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第一个劝曹操称帝的人是孙权

吴国的孙权杀了蜀国的将军关羽后,非常担心刘备会借机出兵报复。于是,孙权想出了一个计谋:他要向曹操俯首称臣。并且立即派使者送去了一封劝曹操称帝的书信。

这时,司马懿也抓住机会,立即劝说曹操称帝。

(孙权)

陈群说:“汉室自安帝以来,到现在国运已经衰弱了。魏王您德高望重,百姓仰望,故孙权远在东吴也向您称臣、劝您称帝呢!此乃天人之应,异气同声。魏王您应早登大魏皇帝,而即正统,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曹操笑着说:“我做了30多年的汉臣。虽然我为汉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现在已经是魏王了,我怎么还敢奢求别的呢?”

古代劝进的方式,都是属下劝好几次,权臣非得推辞好几次。不能一下子就答应的。因为这样才能看出这位大权臣并非有意篡夺王位。

曹操年纪很大了,想让他的儿子当皇帝。曹操只想做“周文王”(推翻商朝的周文王没有称君王,让自己儿子周武王做了开国君主)。

曹操越是拒绝称帝,大臣们越是想说服他。曹操的心腹之一夏侯惇也加入了这个劝进队伍,他说:

"天下咸知汉祚已尽,异代方起。自古以来,能除万害为百姓所归者,即生民之主也。今王上从戎三十余年,功业卓著,天下投归,理应顺民应天,复何疑哉?"

曹操见群臣都来劝自己称帝,连忙挥挥手,拦住他们,说:

“别说了。如果我有天命,我就做个周文王。”

(曹操)

曹操的话意思很清楚。他想当皇帝,但是自己不会称帝,将称帝的伟业留给自己的儿子。

司马懿明白了曹操的这一举动,但他还是没能想明白,像曹操这种枭雄,为何甘愿采取如此柔软缓和的做法?

有多少人为了最终登顶,没有条件去创造条件去称帝?(例如袁术)。是什么让曹操拥有如此绝情的自制力,以至于拒绝了拥有一切、近在咫尺的终极诱惑?

曹操的这句话“如果我有天命,我就做周文王”,已经在他的脑海中萦绕了20多年。起初司马懿听到曹操说这句话时,也是根本听不懂,只有当司马懿处于同样的处境时,他才终于意识到曹操心中的难处。

曹操,为什么不想称帝?在我看来,曹操之所以没有称帝,最大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毕竟是汉人,不能忍受一个乱臣贼子的名声。例如,袁术称帝后,别人都说他是个大逆臣,结果袁术没有一个好下场。

你认为曹操没有称帝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2:

是他不想当、不敢当、甚至对皇帝不屑一顾?当年一些汉臣为了奉承曹操,写联名信请曹操废掉献帝自己称帝。曹操堂弟夏侯墩知道此事后,马上面见曹操,对他说千万不能称帝,不然会给孙刘攻打曹魏的口实,此事必须从长计较。当时曹操十分赞同夏侯墩的说法。不久曹操因病去世,夏侯墩十分悔恨,因为就是他的劝阻使曹操没能在有生之年做上皇帝自己不久后也郁闷而死。
这件事说明夏侯墩认为曹操还是想当皇帝的,只是时机未到。为何曹操统一北方,在朝中有绝对的权威后,还没有称帝的最好条件?因为汉朝皇帝那受着上天庇护的“遮羞布”还在,曹操怕拉开这条遮羞布后,舆论对己不宜,怕孙刘两家借机制造事端,所以才不得不把称帝的计划暂且放下。
还有一事恰好说明了曹操的担心。赤壁后曹操不敢再举兵南下专心治理北方。记念后北方一片繁荣的景象。孙权趁机拍拍曹操的马屁,说曹操现在受万民景仰,应一跃为帝才对哪。曹操读了信后冷笑一声,说:“孙权那小子想把我放在火上烧烤哪。”这话一语双关,既说了谋权篡位不可行,还因为汉朝号称得到“火德”自己代汉须胜于“火德”,就是让自己坐在火炉上的意思。孙权这信是一半试探一半挑唆,曹操也是一半拒绝一半不甘心。
曹操实际上拥有皇帝之权,一切朝政大事皆由他掌管。献帝只是后宫的男主人,有时甚至连后宫也管不了。一切生杀大权都在曹操手上,只不过曹操还缺一件黄袍子罢了。
事实上,不称帝对他也有好处,这也是曹操的高明之处。留下献帝,他就能打着天子的旗号,在都许之后不久就就轻而易举地收复了豫州,使关中诸将望风而降;他则利用献帝之名,实现和平的征服,让大小诸侯掩耳盗铃,“名正言顺”地代表献帝。刘琮投降、张昭一派劝孙权投降,也是为了以此做挡箭牌。
不做皇帝最大的挑战就是自己的权利欲,所以曹操非常清楚,不能慕虚名而处实祸。公元210年,献帝封给曹操10万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