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溶液 如果 溶剂多了 会不会变成不饱和的溶液? 为什么

定义说 一定量溶剂中
2025-04-08 08:48:3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可以的,饱和溶液是溶质的浓度高于溶解度的溶液,如果低于溶解度的话,就会溶解变成不饱和溶液。注意看下面饱和溶液的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液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如果是液体与液体的溶液则是无限的。如:酒精与水的溶液)。溶质溶于溶剂的溶解过程中,首先是溶质在溶剂中的扩散作用,在溶质表面的分子或离子开始溶解,进而扩散到溶剂中。被溶解了的分子或离子在溶液中不断地运动,当它们和固体表面碰撞时,就有停留在表面上的可能,这种淀积作用是溶解的逆过程。当固体溶质继续溶解,溶液浓度不断增大到某个数值时,淀积和溶解两种作用达成动态平衡状态,即在单位时间内溶解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数,和淀积到溶质表面上的分子或离子数相等时,溶解和淀积虽仍在不断地进行,但如果温度不改变,则溶液的浓度已经达到稳定状态,这样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其中所含溶质的量,即该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由此可见,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速率与它从溶液中淀积的速率相等,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即已达到该溶质的溶解度的溶液)。如果在同一温度下,某种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即尚未达到该溶质的溶解度的溶液),称“不饱和溶液”。如果溶质是气体,还要指明气体的压强。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回答2:

会啊,溶剂多了就相当于同等质量的溶剂中溶质少了

回答3:

回答是肯定的,饱和溶液是溶质在溶剂中达到最大溶解度的状态,一旦增添了溶剂,达到其最大溶解度的溶质需量就会提高,造成实际溶质量的相对下降,饱和溶液会转变成不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