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氯化肥是指肥料中含有氯离子(Cl-)的一类化肥,如氯化钾和氯化铵等。氯离子(Cl-)容易提高土壤中盐的浓度,导致作物产生“氯害”,甚至出现烧种、伤苗等情况。为了避免氯离子的危害,施用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①用在耐氯性强的作物上。大量的研究表明,含氯化肥应首先分配在水稻、棉、麻、大麦、小麦、玉米、向日葵、黑麦草,以及蔬菜中的菠菜、南瓜、菜豆和果树中的猕猴桃、山核桃、香蕉、桃树等作物上,马铃薯、甘薯、烟草、茶树以及蔬菜中的莴苣等作物对氯离子(Cl-)比较敏感,应严格控制用量;②重点用在降雨量较多的地区和季节。土壤胶体一般带负电荷,不易吸附带负电荷的氯离子。因此,在多雨的地区和季节施用含氯化肥后,氯离子可随水淋失,使随肥料带到土壤中的氯离子不会因积累而引起作物“氯害”。在盐渍化土壤中,因氯离子含量较高,应少用或不用含氯化肥;③掌握适宜用量。施用含氯化肥只要用量适宜,并不会引起作物氯害,即使对氯敏感的甘蔗、甘薯、马铃薯也是一样。据我们研究,在降雨量为1500毫米条件下,甘蔗、甘薯、马铃薯分别在每667米2施氯离子(Cl-)为22、13千克及9千克时,对产量和品质并无不良影响。可见,以往认为的这些“忌氯作物”,并非不能施用含氯化肥,关键是要掌握一个适宜用量;④注意施用方法。在播种或移栽时,施用含氯化肥常因用法不当,影响种子发芽及幼苗的成活。因此,含氯化肥应作基肥深施(用于土表以下4~6厘米)或条施在作物行间,以免直接接触种子及幼苗根系。作追肥时,可对水或对稀薄粪尿浇施。用量高时,可分成2~3次施用;⑤用氯化铵和氯化钾与尿素、磷铵、重钙或普钙制成二元或三元复混肥,可减轻氯离子危害,而且氮、磷、钾配合使用,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氯元素能加速糖分的水解,所以不要用在糖分和淀粉较高的作物上一般葡萄、烟叶、土豆都不用。烟叶用氯肥会降低其燃烧性。用在棉、麻一类的,能提高品质。粮食作物也可以用。氯元素是品质元素,不会影响产量。就是果子可能不好吃,产量没啥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