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草的叶子,呈羽毛状对生,叶柄上有十几对不等的叶片。在受到刺激后,叶片会合拢收缩,一段时间后会慢慢张开。
含羞草的花、叶和荚果均具有较好的观赏效果,且较易成活,适宜在阳台、室内的盆栽花卉(人食用或过度接触含羞草也会引起毛发脱落)。
在庭院等处也能种植。含羞草与一般植物不同,它在受到人们触动时,叶柄下垂,小叶片合闭,因此人们理解它为“害羞”,故称之为感应草、喝呼草、含羞草、知羞草和怕丑草(粤语)。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对土壤要求一般。
含羞草,别名:怕羞草、知羞草。科属:豆科 含羞草属特征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盆栽株高20~40cm,全株具赐毛和皮刺。头状花序、腋生,花为淡粉色,小叶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被触动则闭合下垂,稍后又恢复原状,冬季北方10℃以上室内即可越冬,为趣味观赏植物。原产美洲热带,不择土壤,喜温暖气候,要求阳光充足,不耐寒。 含羞草播种事项如下播种季节:1-12月开花季节:1-12月播种到开花:约60天发芽温度:15-25度发芽天数:7-12天生长适温:10-35度 含羞草不仅在夜晚将小叶合拢,叶柄下垂,在白天,当部分小叶受到震动时,也会成对地合拢。如果刺激较强,这种刺激会很快地依次传递到邻近的小叶,乃至整个复叶的小叶,此时复叶叶柄下垂。若刺激强度较大,甚至可使整株植物的小叶合拢,复叶下垂。但过一段时间,又可恢复原状。含羞草对震动的反应很快,受到刺激0.1 s后就开始产生反应,几秒钟内完成。刺激在含羞草中传递很快,可达40~50 cm/s。 含羞草复叶下垂,是由于复叶叶柄基部的叶枕中细胞紧张度的变化引起的。叶枕的上半部与下半部组织中细胞的构造不同,上部的细胞壁较厚而下部的较薄,下部组织的细胞间隙比上部的大。在外界刺激影响下,叶枕下部细胞的透性增大,水分和溶质由液泡中透出,排入细胞间隙,因此,下部组织细胞的紧张度下降,组织疲软; 而上半部组织此时仍保持紧张状态,复叶叶柄即下垂。小叶运动的机理与此相同,只是小叶叶枕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组织中细胞的构造,正好与复叶叶柄基部叶枕的相反,所以当紧张度改变,部分组织疲软时,小叶即成对地合拢起来。 含羞草这种遇到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是自然选择中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例如,在热带地区经常下暴雨,含羞草对最初的雨滴即作出反应,可以减轻暴雨对植物体的伤害。含羞草的这一特征有利于它的生存。
1.收缩叶片:含羞草最广为人知的特点就是,当它受到刺激的时候,就会将叶面收缩起来,合拢在一起,如果刺激特别强大,会使整株的小叶同时合拢,复叶下垂,看下去就像是害羞了一样,非常神奇,等过一段时间后,又会自己恢复。
2.睡眠运动:在黑夜降临的时候,含羞草同样会将小叶合拢,叶柄下垂,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中被称为是“睡眠运动”,通常在光线过暗的时候比较敏感,叶枕内的水会流向别处。
3.能够开花:别看含羞草的名字中带有草,但是实际上它是能够开花的,含羞草的花期在每年的7月份,花期很短,一般开2天左右就会凋谢,开花时花朵为粉色,呈圆球形,像毛绒绒的球,花后还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