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很大,说说初中吧,在农村读书,我们还得干家务活,睡得晚,起得早,所以不长个,肯定比城里的矮,那时八点上课,要早读,我们那干农活也要起早,我妈很早就去干农活,我和我姐六点就起床做早饭,穷没有消毒柜,每天要把水烧热把家里所有碗洗一遍,其实已经洗过的了,但是我妈要求每天要把那些碗都洗了(不知道她哪来的洁癖),感觉很浪费时间,(所以我们每天要起那么早),洗完就做饭,家里用土灶做饭,因为一个灶一个锅,要炒菜怎么办,把饭煮了,再把饭掏出来,洗锅再炒菜,闷饭要时间,反正就是好浪费时间,我们在烧火的时候看看课本,背诵语文。其实这很不扎实的(一心两用),早上上课要默写,每天基本是临时报佛脚的。如此,中饭,晚饭我和我姐沦流做,我妈偏疼我姐,论到我姐做饭的时候,就刚好空闲帮她做了,反正那时惹得我满肚子怨气的,郁郁不欢,很影响学习心境(那时在乎母爱,现在不在乎了)。
家庭这些不提了,说说学校,和城里的不同是,我们初中没电脑课,起步就比家晚(奶奶的!上高中我才知道人家学校初一就学电脑了,我在认字母的时候,人家早就已经开始学更远的了,那死后门老师还说,这些你们都学过了,就不多说了,我们跳下一课),在些在我初中毕业的时候才听说开始引进电脑,估计其不到作用,电脑应就一科室。也就一星期上一节吧。其次图书,不知是我运气差,还是图书太少的原故,每次想借的书都被人借走了,恼火,有些学长看到好书基本不归还了,一直借,反正毕业再还,后不还了,那借书证也才五块,五块能买什么好书!
再就是师资了,我记得我上初三时的第一天,我对那老师印象太深刻了,没办法,遗憾呀!本来是教我们英语的老师,第一天上课就打算对我们一番打磨的:“学英语不能不出口,英语难学是你们没有身临其境,以后上课我都用英语来教学,你们要适应。”好兴奋,终于碰到过有责任心,认真负责,还有才华的了,耶!我终于可以摆脱中式应试教育的英语了!然后,第二天来了个年轻的英语女老师,说那老师被调去城里了,然后是一口的山东普通话讲完了一节课。我满怀的期待变成了失望。可想而知,新老师到乡村熬资历,那些教学有成的就被调到城里,这和古代一样的,寒门学子要往城里找先生才能中举。
以上就是我看待的在乡村与城里读书的区别。
看我打字那么多,该给我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