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目的是全方位压制中国技术进步
在美方看来,中国已对美国研究和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构成威胁。美方的这一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从科学与工程技术劳动力看,中国的数量已经超越美国。
从研究与开发绩效看,中国研发支出投入已超越欧盟,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支出国,但是中国的追赶速度特别快。
从风险投资资金流向看,美国是风险投资基金流向的主要目的地,2013年后中国对风险投资资金的吸引力快速上升并于2014年超越欧盟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风险投资资金吸引国。
从高新技术产出规模看,自2011年以来,中国超越欧盟成为全球最主要高新技术产出国。
当前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发展呈追赶态势,且在多项指标位居全球前列,挑战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根据美国媒体,中国已在高压输电、高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核能、可替代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超级计算等领域已经超越美国。由此,在美方看来,处于上升期的中国对美国技术领先地位已构成威胁。
中国的技术追赶引起美国情绪恐慌,在这种恐慌情绪的指引下,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将不断趋紧。
从政策支持看,中国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对高端制造业的产业政策始终饱受美国诟病。在《中国制造2025》中提列的十大重点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或成为中美贸易摩擦事故的高发地。
从技术阻断看,中国高新技术“干中学”通道或被阻断。一般而言,进口及利用外资是发展中经济体实现技术追赶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正从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对华出口及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两方面进行。
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到各行各业,其中技术密集型行业受其影响最为严重。“干中学”是中国实现技术追赶的重要通道,技术转移是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重要通道。显然,美国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打击,其目的在于阻断中国技术追赶的通道,进而保证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制高点。
从市场关闭看,美国或对中国部分高新技术产品关闭市场。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在产业初创期,其产品市场需求狭小,生产活动主要满足国内需求;随着产业进入成长期,其需求市场不断拓展,由国内拓展至海外,海外市场对一国新兴产业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美国以“超限战”打败日本的套路
与其说上世纪美日之间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贸易战,不如说是美国单方面借口贸易战,不断地敲打日本经济和贸易政策,使其更符合本国的需求。
这和美国在政治上充当世界警察,本质上如出一辙。
而日本之所以惟命是从,不敢忤逆,也是有苦衷的。日本在军事安全领域对美国极其依赖——商业谈判中最怕的,就是一方有软肋一方无节操。日本在每次贸易谈判中都不敢逾越损害日美关系的红线,所以老大哥一旦要将威胁成真,就只能迅速服软。
此外,在那个缺乏国际贸易秩序的年代,WTO还没有建立,单边贸易行为没有约束,美国可以肆无忌惮的单方面宣告惩罚性关税,还不用承担任何的责任。难怪特朗普要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若是回到那个年代,他这样有文化的“流氓”才能有最大的用武之地。
不过特朗普也能从美日贸易战中汲取了不少经验。
首先,控制国会是打响贸易战的重要环节,只有让国会能在合适的时间审议通过合适的法案,才能给贸易谈判输送源源不断的弹药。今年的国会中期选举,对于特朗普来说是一场不能输的仗。
其次,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作为冲在贸易战场最前线的先锋,必须得是深谙总统心意的自己人。现如今USTR的话事人莱特希泽恰好就是里根政府打响美日贸易战时的副贸易代表,从身至心都奉献给了贸易保护事业,而奉行自由贸易政策的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科恩,则在税改通过后被兔死狗烹。
最后,贸易战是幌子,背后在谈判桌上能达成什么样的协议才是关键,作为纵横商界几十年的老油条,特朗普不会不懂得这个道理。
日本与美国打贸易战走过最远的路,就是老大哥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