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听到有些上司冲着自己的下属发脾气:“你们都给我老实点儿!”言外之意:“你们不要招惹是非,老老实实工作。”
一些邻里街坊也经常会在一起谈论:“某某人很实在,是个不错的人。”
说归说,做归做。但是最终受欺、受气的还是那些老实人,说得实在点,这样做人在当今社会就是吃不开。单位限量评职称,你要是实在,还有比你更实在的,最终你还得靠边站;与人共事,别人捅的娄子老实人担,即使到戏院看戏,老实人也抢不到一个好座位。
所以,苦命的人中大多数是老实人,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精明的人。精明做人也苦命?老实人怎么也不相信精明做人也有失误的时候。
道理其实很简单,精明露骨就成了赤裸裸的“敲诈”。
有这么一个小笑话。
老板要找一个会计,先后有4个人前来面试,原本以为老板要考他们什么高深的理论。没想到老板的考题一出口,简单得竟让他们无所适从。老板的考题是:“11减1与9加1结果有什么不同?”
谁也不愿意先回答,生怕出了错让别人笑话。老板给他们几分钟思考时间后,第一个人胸有成竹地说:“从统计学意义上讲……在经济学意义上讲……如果再从微分学角度分析……”老板听后连连点头称是。这个人非常得意,认为这回可让老板长见识了,老板不用自己都不行。第二个人也毫不含糊,不但说得头头是道,而且还列举了许多实例,老板对他更是赞赏有加。第三个人一出口就从逻辑推理的角度给在场的人“上课”,让老板听得目瞪口呆。最后一个人显得很悲观,有些不好意思地说:“11减1就等于9加1。”他的话一出口就引得哄堂大笑。
但是,笑得最灿烂的人却是最先被淘汰的人。老板的理由也很简单:“别以为我在考你们算术题,从中我要了解你们都是如何做人做事的。我更欣赏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那位。”
生活中这样的实例有许多,一些自以为精明的人往往会栽在自己的手里。该圆的时候圆,不该圆的时候就要保持一点本色。
这时,有些人就会问了:“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到底怎样做才对?”老实做人不是错,精明做人也不为过,关键是要学会圆润、变通,不要一味地做死气沉沉的老好人,更不要一味地绝顶精明,把自己塑造成诸葛亮第二。真正吃得开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本事过人,而是他们做人做得比别人更圆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