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听过“快乐教育”、“释放孩子天性”、“只要努力,每个孩子都会成功”等等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这“三碗鸡汤”如果不去考虑适用孩子种类,很容易让家长们自我陶醉,或者因为断章取义走向教育的误区,直至影响孩子备战中高考。
一、你想“快乐教育”,考试拿什么面对
让孩子只顾“快乐教育”的结果是:光玩了六年,基本礼貌、知识、能力和视野一个都没有,孩子还一个个心比天高,受不得管、吃不了苦。普通孩子四点下课高兴玩儿去了,精英阶层的孩子们可以付出额外的金钱精力购买课外教育来服务,学乐器、学特长,以此作为大学精英教育的敲门砖。或者会教育的家长把孩子接回家辅导,不会辅导的家长呢?让孩子回家看电视?最后导致孩子们的距离越来越大!
因为教育资源始终是有限的。想让孩子上名牌大学、出人头地,还是要去争夺那极为有限的招生名额。所以,有能力的家庭就让孩子通过私立学校、补习班、游学班、素质班,提升将来的竞争力。享受到了宽松教育的快乐的孩子,业余时间真的去发展个性教育吗?也许有,但肯定百中无一,绝大多数的孩子,会把宽松和快乐的时间奉献给玩耍、游戏、互联网。学习时天天追求快乐,考试时怎么取得快乐呢?学校可以不公布分数和排名,但企业不会迁就能力不行的员工。那时的工作怎么取得快乐呢?
二、你想“释放天孩子性”,但是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孩子要快乐、要自由、要释放最完美的天性、要独立自由地成长。看上去很美,实际却糟糕得透顶,其实是放弃、是放纵。常见有人把孩子的大声尖叫、粗鲁没礼貌、抢人东西这种种没教养的行为,当作孩子天性。更自恋的父母,还会把这当成孩子真性情。但是做父母的更要教会孩子在公众场合遵守基本底线。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就必须遵守社会准则。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自由,但这个自由不是无限制、无规则、无节制的,更不是纵容和无作为。一味的放纵自由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自由永远是和规则伴随的。只图孩子释放天性,那叫任性,不给周围的社会人添麻烦,才叫为人父母的责任。我们需要看到一个严峻的现实:放养出来的孩子,根本没有实力同精英家庭的孩子相竞争,放养的代价可能是,你将永远失去上升的通道。家长需要告诉孩子: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不尽它带来的利息,如果养成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在偿还无尽的债务。
三、你想“读了大学一样找不到工作”,但是成功和学历一定密切相关
大家常常讨论:大学生都在给初中同学打工,小学毕业的都给博士当老板了——所以,学历高没用,将来给人打工妥妥的。考不上大学也没关系,将来总会成为管理界的奇才。我们需要看清楚,学历高低和成功呈正相关,毫无学历却功成名就,是小概率事件。以这种小概率事件告诉孩子“不上大学也没关系”,不是耽误孩子前途是什么?现在找工作,很多HR都说招聘底线是本科,就是告诉我们学历也许不决定未来的高度,但绝对能大幅度提高奋斗的起点。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孩子而言,有个学历护身,已经是普通人的幸福坦途。不读大学,不见的都能做成老板,但肯定给别人打工都困难。
家长们,教育孩子:要从小对孩子说“不”的,公共底线是必须遵守的,学习的艰苦是必须的,大多数孩子都是普通资质的,超出常人的成功则是可遇不可求的。
首先都要先稳住孩子的心态,要让孩子可以在中高考前都可以有稳定的心态。其次不要给孩子提过高的要求,让他尽全力就可以。
我觉得家长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中高考只是孩子人生必经的一个阶段,只要孩子尽到自己的努力就好,不要过分苛求孩子去考取他考不上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