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的《人生》中高加林的性格特点

望知道的朋友能提供准确信息,谢谢!
2025-04-06 02:49:3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高加林正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当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时,他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给了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又让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可同时意味着这种选择会无情地伤害巧珍,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但她却并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脸上刷刷地淌着。
但是好梦难圆,高加林进城这件事终于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他难以承受这份打击更难以面对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减少了狂热而又冷静的反省,接受了德顺爷爷的一番话,而后一下子扑倒在黄土地上。

回答2:

  高家林生活的时代,由于特定的社会状况,并不能允许大多数人都有机会和可能去伸展自己的理想。但是他决不原将自己的热情就那么本分的投注在那片焦黄的瘦土上。他有那个时代的青年共有的热血、激情和理想。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他被逼走进了那块黄土地。当他的抱负和理想被索囚在无望的迷雾中时,那片黄土地,便成了他发泄喷血的愤怒的对象。他犹如一头困兽,在现实与生命的冲动之间被一种无形的阻隔挡开。那是几近绝望的撕杀。他想用愤怒的激情撼动那块土地,但一切都在落锄的一刹那,消失的无影无踪,他渺小的犹如一粒微尘,但他仍渴望漂流。心中那不息的执着仍让他顽强的注视着外边的世界,尽管外面的一切都是无声无息。在他的眼中,他脚下的土地是一座囚禁理想、激情和生命冲动的监狱。他好似一头步入绝境的狼,在拼命地为自己寻求一方灵魂野性的寄居地。
  当一个人站在几近绝望的河流边时,他会毫不犹豫的跳下去,尽管无法确定在激情耗尽时,能否达到彼岸,泅渡、泅渡、再泅渡,甚至死亡在那时也是一种幸福。当高家林意外的当上了县报社记者后,似乎又寻回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感觉,然而他的成功同时也为别人留下了发泄私愤的借口,他是不“合法的”在那个时代里,一个人连施展自己的抱负和理想都必须的先“净身”,否则,会被一根稻草勒死。
  也许他被压抑了太久,他冲击理想的热情不但有了“燎原之势”,而且还幻想着将自己“志投千山外”正是这一点使他在理智与情感的天平上更倾向于“柏拉图”式的精神呼吸。于是他强忍着骨子里的痛,断绝了愿为他付命山崖的巧珍和她的一生的痴情。
  但是平衡生命是需要代价的。高家林最终被谴回乡,他是开了后门当上记者的。这是一个多么大的玩笑。轮回永远无情。当他明白这一切时他的所有便都犹如一粒浮尘,在狂风中颠簸了激情,最终还是被暴风雨无情的拍打在地。回归绝望。
  现实兴许并不可怕,而否定眼中的世界也不算错,但拒绝现实或把理想甚至是幻想当作现实,只会把一个人逼入生存的绝境。理想主义只能是一种思维状态。
  这好比眼睛是现实的,彩虹是浪漫的,但我们不会因为彩虹从眼中的消失,而否定它的存在。但浪漫并不是常常浮现在现实中,否则必然伴有阴霾和泥泞。
  浪漫更多的是一种心境。
  理想与现实,浪漫与真实的冲撞,使我们不会再把彩虹当作桥而采撷虚幻彼岸的荆棘冠,但在生命的夜空,我们仍会用彩虹的微笑来装扮我们的不眠的记忆。生命犹若一粒不定的浮尘,阳光中,总想拥有漂流的激情;阴霾下,总会回归大地的安宁。

回答3:

虚荣心很强,虚伪有点过分,但也可以用得上;好高鹜远又有点缺乏自知之明;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浓,主见与原则性差!其结局是因果报应,他的同类依然存在于社会!
看过很久啦,供大家批判!

回答4:

一个出身卑微、自卑却向上,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的一个小知识分子的形象。

回答5:

高加林拥有的是有点像蝙蝠的悲哀,既不愿归属鸟类也不愿归属兽类,结果谁都不承认他。他向往城市,觉得自己有别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想和他们一辈子都束缚在土地上。他进城了,可是,却得不到城市的承认。他努力的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因此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可是他最终还是回到了土地上。《人生》写尽了城乡结合处青年渴望奋进却苦于现实的残酷的迷惘心境。所以,在看到他扑在黄土地上失声痛哭时,我不禁扼腕叹息。对高加林,尽管他做错了很多,却不忍心责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