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密性试验介质宜采用空气,试验压力应满足下列要求:
1、设计压力小于5 kPa 时,试验压力应为 20 kPa 。
2、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 5 kPa 时,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15倍,且不得小于 0.1 MPa 。
12.4.4 试验时的升压速度不宜过快。对设计压力大于0.8Mpa的管道试压,压力缓慢上升至30%和60%试验压力时,应分别停止升压,稳压30min,并检查系统有无异常情况,如无异常情况继续升压。管内压力升至严密性试验压力后,待温度、压力稳定后开始记录。
12.4.5 严密性试验稳压的持续时间应为 24 h ,每小时记录不应少于1次,当修正压力降小于133 Pa 为合格。修正压力降应按下式确定:
⊿P’=(H1+B1)-(H2+B2)(273+ t1)/(273+ t2) (12.4.5)
式中:——修正压力降(Pa);
H1、H2 —— 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压力计读数( Pa );
B1、B2 —— 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气压计读数( Pa );
t1、t2 —— 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管内介质温度( ℃ )。
12.4.6 所有未参加严密性试验的设备、仪表、管件,应在严密性试验合格后进行复位,然后按设计压力对系统升压,应采用发泡剂检查设备、仪表、管件及其与管道的连接处,不漏为合格。
扩展资料:
提高气密性措施
为了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建筑通风从机理上可分为两种: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自然通风是指利用自然的手段(热压、风压等)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方式。通过围护结构的渗风是自然通风的一部分,气密性差的建筑,渗风量大,其自然通风条件相对较好。
机械通风是指利用机械手段(风机、风扇等)产生压力差来实现空气流动的方式。与自然通风相比,可控制性强,可以通过调整风口大小、风量等因素来调节室内的气流分布,从而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高气密性建筑在采用机械通风的同时,可以采用热回收装置,对新风进行预冷或预热,但机械通风需要耗费风机能耗。
从前面的示例看,气密性差的建筑,通过围护结构的渗风基本可以满足人们对新风的需求,一般无需采用机械通风,不需要消耗动力。而建筑为了保持其高气密性,围护结构特别是外窗往往采用很好的密封材料,甚至限制其开启,难以实现自然通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