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鸟的意象
在古诗词中,有很多约定俗成的意象,这些意象以其特殊的象征意义,常能使一首简短的小诗来传达更多的意韵,如果这些象征物用它所象征的意义平白直叙得写出来,不但会使诗词少了韵味,在短短的几句话中要表达清楚也是不可能的。
在古诗词中,莺与燕更多象征着爱情,或者说对爱情的向往: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正是因为双飞的燕,更让独立的人显得那样落寞,那样孤独。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以莺与燕的幸福美满反衬了上阳宫女独处寒宫的辛酸与悲凉。
杜鹃因为蜀国王杜预的那个凄美的传说,再加上它的鸣叫声被理解为:不如归去。常常被流落在外的诗人用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杜鹃声里斜阳暮。化作啼鹃带血归,这些诗句无不传达出强烈的故国之思。我想四九年到台湾的那些人思念大陆时,如果用诗的形式来表达自已的感情时,一定会想到杜鹃的。
鹧鸪的歌声被诗人理解为:归不得也哥哥。听起来就很有趣。正因如此,鹧鸪被诗人们作为有家不能回的象征。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江晚正愁预,山深闻鹧鸪,这是典型的南宋诗人的口吻,大好河山,已为他人所占,想回也回不去了,听到鹧鸪在说:归不得也哥哥,道尽了诗人心中的无奈和悲哀。
我们的文化缺乏阳刚之气,孟子的善养浩然之气到了后来只有在被砍脑袋时用作喊口号了。诗人们是很少感悟它了,正因如此,博击长空的鹰很少出现在我们的古诗词中,偶尔出现以下也多含贬义,左牵黄,右擎苍。苍鹰好不容易在诗人们的手下露一次脸,也是和黄狗相对,后人将鹰犬喻为小人或奴才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般认为,诗不可译。诗之所以不可译,就是因为诗里有太多的一个民族特有的象征符号,如果对这个民族的文化不是有很深的理解,就很难理解诗中那些象征符号所蕴含的意义。如果让西方人去理解深山闻鹧鸪那首诗,大概会认为诗人既然回不了家,只好跑到深山听鸟叫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