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08年高三“一模”英语试卷结构合理、难度得当,题型规范,没有偏题怪题;较好地体现了“突出语篇,强调语言交际化,注重英语运用的实际语言环境和英语的实际运用”的命题原则。 单选题15题,命题总体上强调基础性、强调语言的实用性和交际性、强调语言使用的灵活性,注重在真实语境中考查考生对基础语法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题目考查的内容覆盖面较广,涉及情景2题(21、25题)、从句2题(22、27题)、时态1题(28题)、词语辨析3题(动词词语辨析2题、介词词语辨析1题)、非谓语1题(35题)、比较级1题(26题)、倒装1题(30题)、主谓一致1题(31题)、代词1题(33题)、情态1题(34题)习惯用语1题(29题)等多方面,其中对词汇和短语的考查更显突出。 完形填空题是一篇夹叙夹议文,话题围绕“Family tim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imes in a child’s life”,说明孩子和父母长时间待在一起使得孩子沉稳持重、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并能学到更好的行为习惯。本题考查各种词汇,主要是实词在语境中的运用,也就是词语辨析,没有单纯的语法题,40题、41题、45题、46题、49题、54题等几题上学生可能失分较多。 阅读理解共计5篇文章,计20题。A篇是关于由monkey组成的几组习语的定义及由来;B篇是关于学生使用计数器的利弊;C篇是有关 “Chang’e—1 satellite”的情况;D篇是有关青少年上网的安全问题;E篇是关于谈话的艺术。试题的话题新,有时代感。主旨题2题,猜测词义题1题,推理判断题3题,其余为事实细节题。 短文改错是有关如何利用毕业生的课本的建议,考查了代词、主谓一致、形容词、同谓语从句、冠词和非谓语。书面表达题是写一封关于“缩短五一长假,增加传统节日如中秋,清明,端午等公共假期”书信,这是一篇半开放式的书面表达,与2007年安徽高考试题形式相同,只要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正反观点都可以。
总体来说,今年的一模地理试卷比较平和,不少同学做起来感觉很顺手。整张试卷既较好地把握了近年来高考的命题方向,也反映了一些新课改的精神。具体评析如下: 一.考核内容广泛。试题涵盖了地球地图、气象气候、陆地环境、自然灾害、城市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地理和环境问题等大部分的地理知识。这些基本上也是近些年各地高考试题经常涉及到的知识点,因此这次考试应该能比较全面地检测广大考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试题难易适中。既有对最基本的记忆知识的考察,也有对地理现象成因理解的考察;既有对知识的考核也有对能力的考核。试题总体难度不大,没有偏题、怪题,较好地把握了难、中、易试题的梯度分配。因此,这张试卷会有很好的区分度。 三.突出读图能力的考核。从近些年的高考试卷来看,对读图能力的考察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读图能力在新课标中间也是突出强调的地理技能,因此结合这张试卷完全可以做一次识图判图的专题讲座。 四.学科间综合题多次出现。本试卷的第5题是道物理问题,第16~18题是和化学的综合,第21题的第(2)小题是和生物的综合。试卷中间出现这些不是纯地理的问题,很多同学可能会感觉题目出偏了。其实恰恰相反,这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引导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间不要太偏科,文科学生也要重视理科学习,因为知识本身具有综合性。 五.新课改得到体现。本卷的最后一题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内容,第21题的最后一空的答案是平衡功能,这种说法是来自于新版教材,老版教材并没有提到。因此,虽然我们在复习当中用的还是老的大纲版教材,但是建议高三老师能把课标版教材中的新内容糅合到平时的复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