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礼仪之邦嘛,得有个称呼。古代,称字,称号,称官讳,称年兄,称世兄,还有二十来岁就被称为老大人的,更琐碎。
建国后,一度流行两个称呼。一是同志,二是师傅。
到1980年代末,同志听来有点生硬,师傅听来像在称呼体力劳动者。称呼先生呢?太生疏。
所以就有了老师这称谓。不亲不疏,还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尊重。
我印象里,老师这词,最初是大城市文化圈里流行。我某个编辑说,最初他们是称呼作者的――作者们普遍没头衔,叫先生太生疏,叫名字没那么亲昵;老师这词,不分性别,表达了尊敬,而且是对文化的尊敬,挺好。
――上海司机有时叫老板,敬重的是您的腰包。绍兴以前有段时候还反讽,有人叫你老板,你回一句“扳牢”,意思是咱不是老板。
现在大城市普遍的用法,如果是前辈,表敬重,老师二字,跨性别,永不会错。
如果是平辈,老师可以表一点调皮、揶揄和小恭维,而且适合在第三人场合使用。
比如我和甲朋友见乙朋友,那么:
我(对乙):甲老师上个月刚出了本新书,可棒了。
甲(对乙):张老师每天就这么挤兑我,我写可慢了。
妙在老师这个称呼,还很容易限定语境和氛围。
如果您称呼对方老板,是默认对方的财政权威;称呼对方先生,太疏了。
但称呼对方老师,既认可了对方的文化权威(虽然影视圈内许多称老师时并不认可对方有文化??),又给对方戴了一点文化的高帽;老师长老师短,老师前老师后,一般对方也不太拉得下脸来。
甚至还有些女孩子,是借着老师二字称呼,来撒娇卖萌的――文化业许多刚入行的姑娘,见谁都老师,老师们也不好意思不答应吧。
后来这词用多了,又衍生点别的意思。
比如,许多人明明不是老师,而且年纪也不大;称呼一声老师,既表敬重,又带点借着卖萌透出亲昵戏谑的味道。
比如,苍井空苍老师,这就精确地表出一种,既敬重,又亲昵之感了。
想想,如果没有老师这个词,我们要么直呼其名苍井空,要么很生疏的苍女士,偶或还有人表达遥不可及的苍女神,那都不如苍老师三个字,既敬重又亲近还带点戏谑,多好。
所以老师这个称谓,算是现代社交衍生出来的一个万能词。不远不近,又亲又轻,没那么正式又不至于侵犯隐私,是一个很柔软的词。
比起古人动不动表字官讳号的复杂称呼,还是老师好啊!
叫别人老师是自己谦虚,为了说明在对方身上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也是对对方的尊重,这个我觉得挺正常的。
但是我觉得不正常的是,虽然别人叫了,但是我觉得一般人也不太应该理所当然的受了。老师这个词是很神圣的,别人的尊重是尊重,但是有些人被比自己年纪大的、比自己资历深的等等叫老师还坦然受之,真的是有点不要脸。他们真是亵渎了老师这个词,个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