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摄政王多尔衮活着的时候,就是独揽大权,犹如太上皇一般的存在。已经都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但是摄政王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宰相,甚至从一些角度来看,他的权利和地位比皇上还要高!
还有一个原因,摄政王死了之后,顺治亲政。但是朝中还有非常多摄政王的党羽,所以这个时候追封摄政王多尔衮为“清成宗”,一方面能够安抚多尔衮的党羽,一方面又能够慢慢培养自己的势力。所以是一个缓兵之技!
如果从多尔衮的身份来看,他在死前已经是顺治的父亲,虽然只是名义上的,但是他的确已经成为了皇父摄政王,其实就跟太上皇没有什么区别。即便当时的他没有独揽大权,就凭借着这个特殊的身份,追封他为“清成宗”,也是说得过去的。
再者,清朝能够顺利走到顺治帝,多尔衮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初皇太极猝死,只留下“孤儿寡母”。潮剧动荡,多亏了多尔衮的帮助,做出了不少正确的决定,让清朝顺利度过危机。
就说在1644年,是多尔衮决定清军入关的。也就是这个英明果断的决定,让清朝在未来的200多年从割据政权过渡成为大一统政权。
因为所处的地位和角度不同,所以有些人认为多尔衮的所作所为并不值得夸赞。但是,不可否认他的确也会清朝立下了悍马功能老。不论是他的身份还是他的功劳,都配得这个封号。
因为多尔衮在名义上是顺治的父亲,所以给他这个封号是情理之中的。
这主要是一个缓兵之计,是为了安抚多尔衮所建立起来的党羽。
因为多尔衮生前权力地位很大,所以才被追为清成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