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源层遥感解译研究

2025-04-03 04:26:3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研究区与成矿关系最密切的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五岩性段——安山岩岩性段及第二岩性段——凝灰岩岩性段是这次遥感地层解译的重要内容,仔细研究TM7、4、1(R、G、B)假彩色合成影像信息,对比参照野外考查获取的大哈拉军山组第五岩性段及第二岩性段资料及前人成果,发现大哈拉军山组第五岩性段与第二岩性段对应的遥感影像纹理、色调有各自较特殊的反映。

第二岩性段——火山凝灰岩,也是本区重要的火山碎屑岩,主要由凝灰岩、凝灰质角砾岩及火山角砾岩等组成。层状构造发育较好。水系在岩层层面上多将岩层切割成小尺度的平行羽状水系,更大一级尺度的“V”字型地貌,海拔高程方面,多处于由安山岩构成的平顶山顶及与山间大冲沟的过渡地带(图版15b、图版17a)。

第五岩性段——酸性安山岩岩性段,岩石组分变化较大,颗粒较粗,抗风化能力较差,在地貌上常形成区域上高差相对较小,局部地形变化较大的地貌特征。原始图像色调上多表现为褐棕红色,成层性较差,区域上水系总体显示为弧形水系、放射状水系,且水系将地层多切割为碎块状形态,局部起伏较大(图版15a、b及图版1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