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还在刘启当太子的时候,有一回吴王刘濞的儿子刘贤进京来朝见,跟刘启兄弟俩一见面,便下棋为乐。不过刘贤这个人本来就有北方人的大大咧咧的性格,再加上从小也是骄生惯养的,下棋的时候就因为棋路相争,对刘启就不那么恭敬了。按理说,身为太子的刘启可以采用更为温和的方式或者假人之手处理此事,结果刘启操起棋盘就朝刘贤打去,一时失手竟然还把刘贤给打死了,这也为刘濞后来的谋反埋下了伏笔。
2
后来,刘启当了皇帝,最受宠的莫过于他的老师晁错了。晁错为刘启献上了一条“毒计”,也就是“削藩”。晁错提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晁错的意思很明显,削藩势在必行,削也是反,不削也是反,可问题在于,晁错明知道会反,也亲口告诉了汉景帝,为什么后来“七国之乱”的时候,会那样手足无措呢?
受到“削藩”直接影响或被恐吓的七个王,即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联合起来谋反,七王加一起的军队有五十万之多,而政府中央军的守军只有十万而已。是说晁错的“削藩”太理想化?还是刘启太天真呢?
3
更可怜的是晁错,当“七国之乱”的时候,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来的时候,汉景帝竟然很容易就相信了大臣们的建议,相信了七国“清君侧,诛晁错”的鬼话,将晁错腰斩于长安东市之上,晁错为他的“毒计”埋单了,可悲啊。
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相信“诛了晁错”七国就会退兵,还有人认为晁错只是汉景帝的一个棋子,然而汉景帝真的那么自信他的十万中央军可以战胜七国的五十万联军?水一白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刘启“玩脱了”,但是他运气好,他还有周亚夫,这位汉文帝临死前托孤告诉他关键时刻可有大用的名将,救了汉景帝的江山。
仅仅三个月,周亚夫便平定了“七国之乱”,立下大功一件。
4
然而,立下大功的周亚夫依然难逃一死。
先是周亚夫反对汉景帝废立太子,后又反对封刘彻的母亲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匈奴五将来降的时候,汉景帝打算封他们为侯的想法又遭到了周亚夫的拒绝,周亚夫被彻底的边缘化了。
后来,为试探周亚夫,汉景帝竟然请周亚夫吃饭,而不给他筷子,气得周亚夫拂袖而去,最后周亚夫因为他儿子的过错而受牵连,饿死在了监狱之中。
一代名将死得也是相当的窝囊。
总的来说,汉景帝在政治上还是有一定的建树的,除了仓促上马的“削藩策”差点让西汉的江山易主外,并没有做什么添乱的事,使得西汉的经济一直在向上发展,也为他儿子汉武帝对匈奴作战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不过,他的肚量却也是非常的狭窄的,并不善于接受不同的意见,这一点是远不如其父汉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