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可控硅如何辨认?如何测量它的好坏?还有它的工作原理是?

2025-04-18 06:09:4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可控硅原理及特性 

  可控硅的原理及特性:标准的双向可控硅既可被栅极的正向电流触发,也能被栅极的反向电流触发,它可以在四个象限内导通。当栅极电压达到门限值VGT且栅电流达到门限值IGT时,可控硅被触发导通。当触发电流的脉宽较窄时,则应提高触发电平。当负载电流超过可控硅的闩电流IL时,即使此时的栅电流减为零,可控硅仍能维持导通状态。在负载电流为零时,最好用反相的直流或单极性脉冲的(栅极)电流触发。

下面介绍利用万用表RXl档判定双向可控硅电极的方法,同时还检查触发能力。

1.判定T2极

由图2可见,G极与T1极靠近,距T2极较远。因此,G—T1之间的正、反向电阻都很小。在肦Xl档测任意两脚之间的电阻时,只有在G-T1之间呈现低阻,正、反向电阻仅几十欧,而T2-G、T2-T1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均为无穷大。这表明,如果测出某脚和其他两脚都不通,就肯定是T2极。,另外,采用TO—220封装的双向可控硅,T2极通常与小散热板连通,据此亦可确定T2极。

2.区分G极和T1极

(1)找出T2极之后,首先假定剩下两脚中某一脚为Tl极,另一脚为G极。

(2)把黑表笔接T1极,红表笔接T2极,电阻为无穷大。接着用红表笔尖把T2与G短路,给G极加上负触发信号,电阻值应为十欧左右(参见图4 (a)),证明管子已经导通,导通方向为T1一T2。再将红表笔尖与G极脱开(但仍接T2),若电阻值保持不变,证明管子在触发之后能维持导通状态(见图 4(b))。

 

 

(3)把红表笔接T1极,黑表笔接T2极,然后使T2与G短路,给G极加上正触发信号,电阻值仍为十欧左右,与G极脱开后若阻值不变,则说明管子经触发后,在T2一T1方向上也能维持导通状态,因此具有双向触发性质。由此证明上述假定正确。否则是假定与实际不符,需再作出假定,重复以上测量。显见,在识别G、T1,的过程中,也就检查了双向可控硅的触发能力。如果按哪种假定去测量,都不能使双向可控硅触发导通,证明管于巳损坏。对于lA的管子,亦可用RXl0档检测,对于3A及3A以上的管子,应选RXl档,否则难以维持导通状态。

典型应用

双向可控硅可广泛用于工业、交通、家用电器等领域,实现交流调压、电机调速、交流开关、路灯自动开启与关闭、温度控制、台灯调光、舞台调光等多种功能,它还被用于固态继电器(SSR)和固态接触器电路中。图5是由双向可控硅构成的接近开关电路。R为门极限流电阻,JAG为干式舌簧管。平时JAG断开,双向可控硅TRIAC也关断。仅当小磁铁移近时JAG吸合,使双向可控硅导通,将负载电源接通。由于通过干簧管的电流很小,时间仅几微秒,所以开关的寿命很长.

,想了解更多的可控硅知识可以在我的个人简介里找网站

回答2:

硅分单向可控硅、双向可控硅。单向可控硅有阳极A、阴极K、控制极G三个引出脚。双向可控硅有第一阳极A1(T1),第二阳极A2(T2)、控制极G三个引出脚。

用万用表可以区分晶闸管的三个电极吗?怎样测试晶闸管的好坏呢?
  普通晶闸管的三个电极可以用万用表欧姆挡R×100挡位来测。大家知道,晶闸管G、K之间是一个PN结〔图2(a)〕,相当于一个二极管,G为正极、K为负极,所以,按照测试二极管的方法,找出三个极中的两个极,测它的正、反向电阻,电阻小时,万用表红表笔接的是控制极G,黑表笔接的是阴极K,剩下的一个就是阳极A了。测试晶闸管的好坏,可以用刚才演示用的示教板电路(图3)。接通电源开关S,按一下按钮开关SB,灯泡发光就是好的,不发光就是坏的。

工作原理:
可控硅的工作条件:
1.
可控硅承受反向阳极电压时,不管门极承受和种电压,可控硅都处于关短状态。
2.
可控硅承受正向阳极电压时,仅在门极承受正向电压的情况下可控硅才导通。
3.
可控硅在导通情况下,只要有一定的正向阳极电压,不论门极电压如何,可控硅保持导通,即可控硅导通后,门极失去作用。
4.
可控硅在导通情况下,当主回路电压(或电流)减小到接近于零时,可控硅关断。
从可控硅的内部分析工作过程:
可控硅是四层三端器件,它有J1、J2、J3三个PN结,可以把它中间的NP分成两部分,构成一个PNP型三极管和一个NPN型三极管的复合管。当可控硅承受正向阳极电压时,为使可控硅导铜,必须使承受反向电压的PN结J2失去阻挡作用。每个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同时就是另一个晶体管的基极电流。因此,两个互相复合的晶体管电路,当有足够的门机电流Ig流入时,就会形成强烈的正反馈,造成两晶体管饱和导通,晶体管饱和导通。
设PNP管和NPN管的集电极电流相应为Ic1和Ic2;发射极电流相应为Ia和Ik;电流放大系数相应为a1=Ic1/Ia和a2=Ic2/Ik,设流过J2结的反相漏电电流为Ic0,可控硅的阳极电流等于两管的集电极电流和漏电流的总和:Ia=Ic1+Ic2+Ic0
或Ia=a1Ia+a2Ik+Ic0。若门极电流为Ig,则可控硅阴极电流为Ik=Ia+Ig。从而可以得出可控硅阳极电流为:I=(Ic0+Iga2)/(1-(a1+a2))(1—1)式。硅PNP管和硅NPN管相应的电流放大系数a1和a2随其发射极电流的改变而急剧变化。
当可控硅承受正向阳极电压,而门极未受电压的情况下,式(1—1)中,Ig=0,(a1+a2)很小,故可控硅的阳极电流Ia≈Ic0
晶闸关处于正向阻断状态。当可控硅在正向阳极电压下,从门极G流入电流Ig,由于足够大的Ig流经NPN管的发射结,从而提高起点流放大系数a2,产生足够大的极电极电流Ic2流过PNP管的发射结,并提高了PNP管的电流放大系数a1,产生更大的极电极电流Ic1流经NPN管的发射结。这样强烈的正反馈过程迅速进行。从图3,当a1和a2随发射极电流增加而(a1+a2)≈1时,式(1—1)中的分母1-(a1+a2)≈0,因此提高了可控硅的阳极电流Ia.这时,流过可控硅的电流完全由主回路的电压和回路电阻决定。可控硅已处于正向导通状态。式(1—1)中,在可控硅导通后,1-(a1+a2)≈0,即使此时门极电流Ig=0,可控硅仍能保持原来的阳极电流Ia而继续导通。可控硅在导通后,门极已失去作用。
在可控硅导通后,如果不断的减小电源电压或增大回路电阻,使阳极电流Ia减小到维持电流IH以下时,由于a1和a1迅速下降,当1-(a1+a2)≈0时,可控硅恢复阻断状态。

回答3:

单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你知道怎么测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