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则刚的解释为“内心无私欲,行为则刚直”。论语学而:子曰:枨(感触、触动之意也)也就,焉得刚?注:刚则不屈于欲。
析欲字,似乎为一中性词也,因为欲可以有私欲,也可以有公欲,而无欲的“欲”,在历史上是私欲,是贬义词,一般地说,其内涵是被否定的,否定了这个内涵,行为才能刚直。
历史上的解释是如此,但把它套用到今天的社会生活环境当中,又是如何呢?
假设无欲的欲是公欲,如江姐,有强烈的实现共产主义的欲望,在残忍的敌人面前,变得无比刚强;如彭德怀,有坚持真理坚持原则为人民的欲念,才能刚直不阿,不顾自己的安危得失,在庐山上万言书……举这样的例子,只能说明有欲才刚,无欲是无论如何都刚不起来的。
假设无欲的欲是私欲,如想有钱富起来过好生活,想读大学好就业或当官,想做老板想出国想有自己的房子车子等等,这些私欲如果都要被否定的话,实际上是不明事理的糊涂人了。拿破伦早就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会是好兵。而这些有强烈私欲的人,在成为高官、成为新兴资产阶级以后,才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钱,或为民申冤,或做慈善事业,或做希望工程,或向假冒伪劣开火,虽不敢说个个都是刚直汉子,但其行为也大都为人民所赞许。
其实,市场经济的本质,相对说来是私欲经济。而私欲则支撑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的周围,的确有许多“无欲”的人,他们糊里糊涂,昏昏浊浊,既无欲望,也无作为,有的是有意无视现实,有的是有意逃避矛盾,这些人,离刚直就有十万八千里之遥了。
至于那些贪污受贿者,应当认定,他们不是有欲无欲的问题,他们是违法犯罪分子,不在讨论的范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