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学常识

2025-04-02 20:55:0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标题是“从……到……”的格式,表明文章主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来记叙的,由此把握全文的结构就较为容易了。作者先写百草园:“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再写三味书屋:“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额“三味书屋”。时间顺序与空间的变换顺序是一致的。在两部分内容之间,作者安排了一个过渡段,即第九自然段。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8)记叙了百草园的生活;过渡段(9)从百草园变成了三味书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10~结尾)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思路非常清晰。在记叙百草园的有趣生活过程中,插叙了美女蛇的故事,这段插叙的作用在于映衬百草园具有神话般的色彩。
相关试题:
1.前后两个段各倾诉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作者对百草园表达了热爱和怀恋的情感,对三味书屋有害怕和厌恶的情感。
2.两个生活片段中用了哪些好玩的事情?
答:在百草园里,作者描写了欣赏叫天子、油蛉低唱,蟋蟀弹琴,在泥墙根 拔何首乌,玩斑蝥、蜈蚣,吃桑葚,冬天捕鸟。在三味书屋,作者一有机会就到后花园捉虫子,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作游戏、画画。
3.标题的含义
答:标题体现了作者生活的两个地点,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表现了鲁迅对百草园的热爱和怀恋。

回答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最早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副题《旧事重提之六》,后由作者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
鲁迅,原名周树人

回答3:

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   
“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三味”:读书之为太羹,史为杂俎,子为醯醢(xī hǎi )。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位于都昌坊口11号。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鲁迅12岁至17岁在此求学。
文章主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来记叙的,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8)记叙了百草园的生活;过渡段(9)从百草园变成了三味书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10~结尾)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思路非常清晰。在记叙百草园的有趣生活过程中,插叙了美女蛇的故事,这段插叙的作用在于映衬百草园具有神话般的色彩。

回答4:

fh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