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基础货币实际上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因此,通过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考察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是最为方便的。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包括如下几大项:(1)贴现及放款;(2)政府债券和财政借款;(3)黄金和外汇储备;(4)其他资产。与此相对应的负债项目主要有:(1)流通中的现金即通货;(2)国库及公共机构的存款;(3)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4)其他负债和资本项目。可以看出,基础货币等于全部资产减去除基础货币之外的所有负债,因此,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基础货币的变化。(一)资产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如果一家银行收到1000万元的外汇,则会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增加1000万的外汇资产和1000万的存款负债,卖给中央银行后,会使自己在央行的存款资产增加1000万,同时减少1000万的外汇资产,而中央银行会同时增加1000万的外汇资产和银行的存款负债。其结果是基础货币增加了1000万元。如果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购买政府债券1000万元,商业银行得到1000万元的支票后,可以存到中央银行,也可以提现,无论如何都将使储备资产增加1000万元。如存到中央银行则会减少1000万的债券资产和增加1000万的在央行存款,中央银行则增加1000万的债券资产,同时增加1000万的商行在央行存款或通货。如果中央银行从公众手中购买政府债券,公众收到支票后存入商业银行,那么自己会减少1000万的政府债券,同时增加1000万的存款,商业银行收到你的支票则会同时增加1000万的储备与1000万的存款负债,而中央银行则同时增加1000万的政府债券资产和1000万的商业银行存款负债;如果公众收到支票后不是存入银行,而是提现,则自己会减少1000万的政府债券,同时增加1000万的现金,而中央银行则同时增加1000万的政府债券资产和1000万的流通中现金,可见,无论是出售者存入商业银行,还是提取现金,都会使基础货币增加。如果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进行再贷款,则会使中央银行同时增加1000万的贷款资产和1000万的商业银行存款负债,而商业银行增加1000万的储备资产和1000万的从央行的借款,如果提取现金,则同时增加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与从央行的借款,中央银行则同时增加贷款资产与流通中的现金负债。(二)负债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如果财政部发行1亿元国库券,先是存入商业银行,然后转入央行账户。那么,财政部将减少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资产,同时增加在央行的存款资产;商业银行则同时减少1亿元的准备金资产和1亿元财政部存款负债,而中央银行会增加1亿元的政府存款负债同时减少1亿元的准备金存款负债。如果你在邮政储蓄所存入1000元,邮政储蓄所再将这1000元的现金存入中央银行,那么,自得邮政存款增加1000元,同时现金减少1000元,邮政储蓄所同时增加在央行的存款资产和储户存款负债各1000元,而中央银行则增加1000元的邮政储蓄存款负债,同时减少1000元的流通中的现金负债。这样就使基础货币减少了1000元。
我国自1994年以来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除境外法人和自然人持有的外汇可以在指定银行开设现汇账户外,国内企事业单位的外汇收入必须按当日外汇牌价卖给指定银行,而外汇指定银行由于受外汇头寸的限制,多余头寸必须在外汇市场上再卖出。而中央银行充当银行间外汇市场唯一的做市商。比如,你是一个企业主,你的产品今年出口到美国赚了1000美元,但是在中国美元是不能直接用于支付的,你必须将这1000美元兑换成人民币,也就是说国家要用人民币买你赚到的美元,这样你的美元利润变成了人民币,而你赚到的美元则成为了国家的外汇储备。
国家在从企业手中“买进”外汇的过程中,就是使用的基础货币,相应的就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例如,如果企业的外汇收入为a(以美元计价),当时的汇率为f(直接标价法),外汇指定银行则动用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购汇,但由于外汇头寸的限制,外汇指定银行也只能持有k×a(0
-k)×a×f。这样的结果是,外汇储备被动集中到国家手中,外汇储备的增加直接引起外汇占款乃至基础货币投放的增加。
国家外汇储备的管理原则是:“安全、灵活、保值、增值”,保持外汇储备的货币多元化,以分散汇率变动的风险;目前美国占国际贸易的比例很大,美元是历史形成的国际支付手段、交易中介、价值储藏手段,相对于其他币种来说,保留美元还是比较安全的,虽然现在美元在不断的贬值,但是还是要不继续支持他,让美元保持一定的价值,否则如果美元全盘崩溃,那么中国的那部分美元的外汇储备就会“蒸发”了,中国将血本无归,可以说中国现在持有美元是骑虎难下,不得不继续购买。
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增减对基础货币的影响非常大,因为中央代表着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