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要从这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为什么念佛或者诵经可以消除业障?
参见下文《净土深义》(法藏法师)
“法华三部里头第三部经是《观普贤菩萨行法经》,经中有这么一句经文:“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各位,累劫的生死在你的身上不过是象早晨的霜露,如果罪业是霜是露,它就不是真实的存在,因此在端坐念实相,修大乘的空观之后,它就彻底的消灭了,这叫实相忏悔。
实相忏悔靠的是自力,可是弥陀有不可思议的愿力。这不可思议的愿力是如幻如化的,既然众生的罪业也是如幻如化,那么以如幻如化的愿力来消解众生如幻如化的罪业,只要众生一念仰承,刹那投归,那如幻如化的罪业就会暂时的不起现行,他就如幻如化的投入弥陀的本愿海中,他也就如幻如化的往生极乐世界。“净土生而无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累劫以来如梦幻般的生死能够刹那即灭。天台家有个比喻:“千年的暗室,光亮在一时。”如果我们把电灯带进千年暗室,刹那间就亮了。虽然是千年的黑暗,但是黑暗是如幻如化的呀!只要你仰承、投归弥陀的深悲大愿,刹那即是光明。所谓“不历僧祗获法身,屈伸臂顷到极乐”,正是指此。弥陀本愿之不可思议就有这层道理在内。我们千万劫来的无明暗室,只要你一念仰承、投归弥陀本愿光明,弥陀依于毕竟空义而起的大悲大用,摄受你那也是依于毕竟空义而得来的凡夫业身,就象以空入空一般,你就如幻如化的往生极乐世界,刹那之间,光明无量。”
第二,我们的罪业到底有多少?是否是“消罪一百劫到一千劫不等”这样就可以消除干净的呢?
参见《华严经》:「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
藕益大师的《弥陀要解》中说到:“当知积罪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虽百年昼夜弥陀十万,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能制耳。”
第三,楼主师兄说的“那天再忏悔”是哪一天呢?
《四十二章经》上说:"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闻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闻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我们的生命只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就要死亡,堕入恶道,哪里有什么真的有一个决定好的某一天某一时刻是我们忏悔的时刻呢?
第四,临终前我们能否保持正念念佛,往生西方,如果不能,那决定必落恶道。
“恶人临终,念佛往生者,必其宿有善根,又遇得善知识,所以临终有此侥幸。此乃千万人中之一,岂各人临终,皆有此侥幸哉?《群疑论》云:世间有十种人,临终不得念佛。一者善友未必相遇;二者业累缠身,不遑念佛;三者偏风失语;四者狂乱失心;五者或遭水火;六者遭遇豺狼;七者恶友坏其信根;八者饱食过度,昏迷猝死;九者阵亡;十者高岩失足。有一于此,便难念佛。纵使好病而死,当四大分离之候,亦未免风刀解体,恐怖慞惶,岂暇安心念佛?又或业缘未毕,世念未休,家私未明,后事未办。而且求医问卜,扰乱其心。子哭妻啼,惊惶其耳。方寸之内,一无主张。当此之时,求其从容念佛,望其一心不乱,万无此理。所以古人云:“莫待老来方念佛,孤坟多是少年人。”又云:“平时劝人念佛,皆说我忙。独至无常一到,极忙也休。”人生在世,能有几时?乘此未老未病,便当屏弃俗缘,干办要事。得一日光阴,念一日佛号。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不然,一失人身,万劫难复矣,危哉!”
合十祝愿吉祥,阿弥陀佛
心理作用
坚定自己的信仰,怎么会想到犯戒呢,还没犯就想到要犯不好吧
呵呵
死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