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重组DNA技术的质粒载体在结构上的特点:
环状DNA分子能够自我复制,或整合到染色体上,随染色体复制。
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便于切割)。
有标记基因(便于进行检验)。
有标签 便于最后分离纯化蛋白用。
上面有标记基因,便于重组后的筛选。
有复制起点,重组后可以复制让外源基因能复制。
质粒载体:
质粒载体 即,在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修饰过的质粒DNA序列中插入外源的目的基因,以质粒为载体,将目的基因通过转化或转导的方法导进宿主细胞,进行重组、筛选、扩增的过程。
质粒载体筛选特点:
选择质粒载体的要素是要了解可用到的载体的特征和预测重组克隆所用于的实验。
所有的质粒载体都有三个共同的特征:一个复制子、一个选择性标志和一个克隆位点。复制子是含有DNA复制起始位点的一段DNA(ori),也包括表达由质粒编码的复制必需的RNA和蛋白质的基因。选择性标志对于质粒在细胞内持续存在时必不可少的。克隆位点是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位点,外源性DNA可由此插入质粒内,而且并不影响质粒的复制能力,或为宿主提供选择性表型。
选择性标志:编码抗生素抗性的基因对质粒载体来说是最普遍的细菌选择性标志(如pBR322);主要的抗生素选择基因有: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和卡那霉素四种。转化的宿主菌一般都是抗生素敏感型的,获得质粒后,它能在有抗生素的平板上生长,从而达到筛选的要求。另一个显性的选择标志就是对λ噬菌体感染的免疫(也就是λ阻抑物)。有时也会用的一些隐性标志,如leuB-(亮氨酸存在时就不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