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纳米比亚钻石宝石学特征的资料非常少见。部分研究者指出其钻石大部分是浅黄至浅褐色,具有特征的、熔蚀情况多变的、圆化的十二面体晶形(Phillips& Harris,2009)。2009年和2010年产出钻石的平均大小分别达0.56ct和0.59ct(Namdeb. Financial Performance,2010)。
纳米比亚砂矿金刚石/钻石大部分为橄榄石共生序列和石榴子石共生序列,另外还发现有二辉岩型金刚石/钻石,以及一种不寻常的至今都“未确定”类型的金刚石/钻石。Loest等(2003)、Harris等(2004)、Pierre Cartigny等(2004)对纳米比亚Oranjemund北部至Elisabeth Bay沿海地带冲击砂矿产出的106颗带包裹体的金刚石/钻石进行研究,样本中有49颗金刚石/钻石(46%)为橄榄岩型,43颗金刚石/钻石(41%)为榴辉岩型,1颗金刚石/钻石为二辉岩型 (websteritic),13颗金刚石/钻石(12%)为“未确定”类型(表8.12)。虽然该样本容量太小,不能真正代表纳米比亚产出的不同金刚石/钻石类型的比例;并且为了有利于稀土元素和地质温压计分析,研究者在选择标本时对含石榴子石的金刚石/钻石有偏好,该样本的金刚石/钻石类型比不具代表性;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了解纳米比亚金刚石/钻石中出现的包裹体类型。
其中,“未确定”类型金刚石/钻石包裹体具有交互层状生长的辉石和一些常见于特殊交代变质地幔捕虏体的矿物,包括碳酸盐、金云母和钛酸钡。在这类金刚石/钻石中,原本均匀的单斜辉石包裹体又出溶了斜方辉石,由于SiO2饱和或者过饱和而无橄榄石,但仍有一些橄榄岩型的特征,如辉石和石榴子石高Ni和Cr,并发现富Cr的钛酸盐。“未确定”类型金刚石/钻石的其他特征包括低Mg,高K、Ba、Sr,可分成高Na和低Na的两个组。这类金刚石/钻石同时显示橄榄岩型和榴辉岩型(二辉岩型)的特征。另外还有CaCO3、MgCO3、金云母和钛钡铬石作为附属物出现,辉石中有SiO2出溶。
表8.12 纳米比亚金刚石/钻石的包裹体组合 Table 8.12 Diamond inclusion combination of Namibia
据 Loest et al.,2003;Harris et al.,2004;Pierre Cartigny et al.,2004 文献整理
斜方辉石-单斜辉石交互生长呈“立方-八面体”形态,指示它们是同生包裹体,出溶作用发现在金刚石/钻石包裹事件之后。原来的包裹体是具Ca-Eskola成分的低Ca单斜辉石,含量更低的碳酸盐、钛钡铬石、金云母和石榴子石。它们与寄主金刚石/钻石在稍高于“正常”克拉通地温的平衡温度结晶,约为1300~1500℃,压力约为60~70Kbar(Loest et al.,2003)。这样的温压条件是由富CO2(碳酸盐)的热熔体/流体与地幔橄榄岩的交互作用提供的,碳酸化作用使得体系中没有了橄榄石。目前看来,纳米比亚“未确定”类型金刚石/钻石的包裹体的层状出溶结构和混杂的属性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