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晶硅主要生产企业有日本的Tokuyama、三菱、住友公司、美国的Hemlock、Asimi、SGS、MEMC公司,德国的Wacker公司等,其年产能绝大部分在1000吨以上,其中Tokuyama、Hemlock、Wacker三个公司生产规模最大,年生产能力均在3000-5000吨。 。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企业。工厂坐落于江西省新余市经济开发区,专注于太阳能多晶硅铸锭及多晶硅片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拥有国际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长期以来,多晶硅产业的“弱势”始终困扰着我国光伏产业,最大的原因就是无法突破国际大厂的技术壁垒而导致成本高企。但是国内多晶硅产业并非没有优势,这种优势就在于多晶硅上游原料冶金硅80%的主要产地来自于我国。 我国是全球主要的金属硅产地,2007年中国金属硅总产量为95-100万吨,而2006年中国金属硅总产量为75-80万吨。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工业硅生产和出口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2001年中国出口工业硅32.24万吨,2002年为38.74万吨,2003年达到47.90万吨,2004年突破50万吨,达到54.51万吨,2005年与2004年基本持平,为53.61万吨。但2006年达到61.4万吨,比2005年增长了14.6%;2007年上半年又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16.3%,2007年全年出口工业硅达到69.8万吨,比2006年增长了13.8%。2008年1-3月份中国金属硅生产量在200000-250000吨左右,国内消费量在35000-85000吨左右,其余全部出口。 我国多晶硅产业同样拥有巨大的资源优势,但不但没有把优势转化为胜势,反而完全受制于国际大厂。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形成类似于铁矿石领域的“三巨头”那样的规模化优势,而是一些中小企业各自为战,且存在恶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