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将流行于南方的民歌加以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怀着炽烈的情感创造出《离骚》,《九歌》等新体诗,开创了《楚辞》的流派。
一. 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楚辞即使不能歌唱,也要用“楚声”来诵读。楚辞的许多诗篇都有“乱”辞,它们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更表明楚词与楚乐有亲密关系。 二. 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宗教的歌舞,对楚辞有几个方面的直接影响:1.《九歌》就是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2.祭神仪式中,巫师装扮成不同的神祗,载歌载舞,就像戏剧一样。这样神秘浪漫而具有故事性的歌舞,对楚辞的构思和表现都有影响。如《离骚》写恶咸降神。3.民间祭神巫歌,富有神奇的想象或幻想,孕育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成为楚辞的养料和特征。如《九歌》中的神鬼,《离骚》中的天界。
三. 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 四. 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形容好人受气,坏人得势。比喻黑白颠倒,是非混淆。
故事:
「黄钟」为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第一律,带有标准音的性质。通常也把能发出「黄钟」之音的乐器,如钟或磬叫做「黄钟」。「黄钟」当然是很贵重的乐器,「黄钟」的音乐自然也就庄严而高妙。「瓦釜」却是用陶瓦作出的锅子。用陶瓦作出的锅子来代替黄钟,充当乐器,碰撞出的声音该是多麼令人讨厌。如果,碰撞出来的声音偏偏又是如雷鸣一般,那就更使人厌恶。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那时,中国有秦、楚、齐、韩、赵、魏、燕七个大国,为了争霸,相互之间,战争不绝。秦国的兵力最强,因此称霸的野心最大。面对秦国的威胁,楚国的大臣屈原多次向楚怀王提出改良内政和连齐抗秦的主张,结果屈原的主张不但没被采纳,相反却遭到奸臣的陷害、排挤,最後被放逐。
屈原是个正义感很强的位大的爱国诗人。面对楚怀王的昏庸和奸臣们的陷害,眼看楚国就要灭亡,他的心情非常悲愤。
屈原抬头望著布满了乌云的天空,只见电光曜曜地打闪,就像一柄利剑划破苍天。雷声在当头轰轰的吼著。随著一道很亮的闪光,便是一个可怕的霹雳在耳边响了起来,接著连绵不绝的雷就跟踪出现了。屈原彷佛觉得有无数陶瓦做成的锅子在天空、大地中碰撞,爆发出令人讨厌的声音。世界上再也听不到黄钟般庄严的乐声了。他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国家,坏人当道,不正像这些可恶的雷电一样讨厌吗?他深感道是到不公平,再也忍耐不住了,挥笔写下传世诗篇《楚辞�6�4卜居》。
在诗中,屈原悲愤的写到:
世道呵是多麼浑浊不清!
知了的翅膀是那麼轻,
却被奸臣们硬说成很重很重;
三千金的重担啊,
却被她们说成很轻很轻。
黄钟毁弃呵,瓦釜雷鸣;
坏人当道,是非黑白颠倒了;
好人背时,却有力无处报效!
由谁能理解我的连结忠贞!
写完此诗不久,屈原在忧愤中投进汨罗江自杀了。
成语「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也就是出於屈原《楚辞�6�4卜居》。
资料来源:
空古回音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与传说
崔裕康、李少白著 丹青图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