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rfid技术的使用频率

2025-04-17 14:33:4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我们知道,即使是在同一个频段内的射频识别系统,其通信距离也是差异很大的。因为通信距离通常依赖于天线设计、读写器输出功率、标签芯片功耗和读写器接收灵敏度等等。我们不能够简单地认为某一个频段的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距离大于另一个频段的射频识别系统。
虽然理想的射频识别系统是长工作距离,高传输速率和低功耗的。然而,现实的情况下这种理想的射频系统是不存在的,高的数据传输率只能在相对较近的距 离下实现。反之,如果要提高通信距离,就需要降低数据传输率。所以我 们如果要选用通信距离远的射频识别技术,就必须牺牲通信速率。选择频段的过程常常是一 种折中的过程。
除了考虑通信距离以外,在我们选择一个射频系统时,通常还要考虑存储器容量、安全特性等因素。根据这些应用需求,才能够确定适合的射频识别频段 和解决方案。从现有的解决方案来看,超高频和微波射频识别系统的操作距离最大(可以达到 3 到 1 0 米),并具有较快的通信速率,但是为了降低标签芯片的功耗和复杂度,并不实现复杂的安全机制,仅限于写锁定和密码保护等简单安全机制。而且,该频段的电磁 波能量在水中衰减严重,所以对于跟踪动物(体内含超过 50% 的水)、含有液体的药品等是不合适的。低频和高频系统的读写距离较小,通常不超过一米。高频频段为技术成熟的非接触式智能卡采用,非接触式智能卡能够支持 大的存储器容量和复杂的安全算法。如前所述,囿于通信速率和安全性需求,非接触式智能卡的工作距离一般在10cm 左右。高频频段中的 ISO15693 规范通过降低通信速率使通信距离加大,通过大尺寸天线和大功率读写器,工作距离可以达到 1 米以上。低频频段由于载波频率低,比高频13.56MHz 低 100 倍以上,因此通信速率最低,而且通常不支持多标签的读取。

回答2:

看你在哪个地方使用,如果需要近距离的用高频,远距离的用超高频。还有频率必须满足国家的频率段管理。至于低频本身是没有数据写入的,不能作为记录数据的载体。
供参考。